多方面剖析齐越朗诵艺术节

当前栏目: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2018-03-08 责任编辑:秩名

 齐越朗诵艺术节(后文简称“齐越”)一直以中国语言艺术与表达界的“奥林匹克”而著称,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和深入的专业而著称,其存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播音主持与朗诵艺术的专业水准,更大大丰富了专业朗诵艺术作品的历史。参赛的作品从传统到现代,从不同风格的二度创作到与时代当下主题而原创得作品,从人文与艺术的角度,用语言表达艺术去记录一个时代的烙印。本文将以齐越朗诵艺术节的历史,专业教育的影响,从多方面剖析朗诵艺术的专业趋势。

 

朗诵的风格正如唐诗宋词一般,时代与政治背景的更迭赋予了它风格的演变。不同时代下艺术家的更迭引领了朗诵艺术的发展风向,“齐越”的主题更迭亦是与时代主题紧紧相扣。这里我们将朗诵艺术分为四个阶段去分析“齐越”的走势。

 

“齐越”的作品选材多以从中外传统文学的改编、节选,创作者所属年代的真实事迹以及优秀影视、戏剧作品的改编为主,同时朗诵艺术是以其表达的张力以及朗诵者的感受而著称,只有富有其表现张力,能够唤起听者与观众共鸣,以及朗诵者能够易于融入情感的作品能够作为“齐越”的选材。朗诵艺术同影视、戏剧艺术一样,与时代契合的作品,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作品才能脍炙人口。

 

“齐越”中能够脍炙人口,最具其张力与表现力的作品多以时代当下的正能量、积极的真实选题为主。其一,每一届“齐越”均有其特定的主题,其多以积极正面的选题为主;其二,只有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够唤起时代当下的观众的共鸣。《人民公仆谷文昌》(十三届)、《中国人,不跪的人》(十四届)、《杨善洲》(十三届)等作品均为赛事举办时当下的真人真事改编,其核心内容均为赞颂时代中的人格事迹。相比传统的文学内容与影视创作作品,真人真事更能够贴合普通人的生活,也更能够通过文字的转述与表演的融入唤起观众的共鸣。朗诵艺术同戏剧、音乐等艺术一样,通过朗诵的表达方式去引领时代的风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老学院派的一贯风格。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表达,是对“乌托邦”的精神追求,学院派的专业教育能够赋予学生更有真情,更有代入感的表达。专业化的教育能够赋予学生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配合以对美好的诉求的作品,其作品能更具活力和渲染力。

 

“齐越”选手的出身大抵为各个高校的播音主持或是表演专业,其语言特点为:朴素亲和,表达对象的烘托突出;不拖泥带水,明快轻松;情感的表达点到为止;吐字规范,声音润和。非专业教育下的朗诵表达则容易变成:夸张托大,文章表达重点不鲜明;表达拖沓,节奏迟缓;情感宣泄过于夸张;咬字带有地域特征,声音过于厚重。语言艺术的表达容易存在几个误区:1.过于注重声音的表达,导致听众感受过于浮夸。2.朗诵的对象感差,无法将情感融入文章之中。3.重音、停连的使用不到位,导致朗诵的节奏过于机械化,容易使听众“昏昏欲睡”。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个性的赋予和表达是必要的。专业的朗诵教育会让朗诵者的表达更规范,规范之中再赋予其个性的表达,使文章寓意更进一步的表达。如前文所说的重音、停连等技巧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节奏。对情感轻重的控制与整体表现节奏的控制能够更好地将听众代入文章的情感之中。艺术表达的“张弛有度”是学院派的技巧教育下最为重要的一环,非专业、非系统的学习则显得“张弛过度”。

学院派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专业领域内的平均水准,尽管“齐越”的作品选材范围较为狭隘,但在艺术领域内,经典作品的不断转述、再创作能极高的提升专业人士的审美水平和包容度。如近几年在“齐越”中不断翻新的《嘎达梅林》、《天上的草原》、《我的心》等,经典作品被不断地使用,再创作,赋予个人性格的特征。再创作的过程是对作品的深度剖析,而赋予不同的性格和情感特征则是对于艺术最为深切的追求。“齐越”的舞台尽管在诉求着不同的声音,但职业比赛的高水准要求却决定了作品范围的过于单一,新媒体能够提供多样的声音,但其作品选取却难以成为经典,在专业水平的竞技上,学院派占有着不可动摇的优势,而在受众的基数上,新媒体平台却以其包容占领着绝大多数人。学院派更应当放下姿态,去融入新媒体环境并以提高受众审美水平为己任而前行。下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将专业人才融入进非专业人士审美的范围。

 

“齐越”在专业领域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但在非专业领域中,“齐越”的名声却难以打响。其原因在前文中也有阐述,选材的乏善可陈,内容的老旧难以突破,主题的高度统一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等。前文中对于经典朗诵作品的意义有过阐述,但如何创造新的经典,如何创造能让更多人口耳相传的新经典也是作为传统竞技领域内应当探讨的问题。同样的,专业水准的提高不能仅仅局限于学院专业人士的对内竞争,如同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培养出来的歌手一样,吸引更多的普通人来参与其中来提高竞技水准也是必然的,爱好者的水准并不一定比专业人士差多少,而专业人士也应当提高水准来应对爱好者对其产生的冲击。将选材与选手领域的扩大则能够从侧面去提高爱好者的参与度,同时能将赛事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在主题的选取上,“齐越”的主题集中于歌颂祖国,或是以近年大火的正能量为题,但在实际受众的范围中,这样的主题难以走进更多受众的视野。主题的选取更应当以坚持实际生活为主,提高参赛者的亲和度,让普通人也能够理解赛事设立的意义。

 

新媒体的产生导致了朗诵艺术的非专业领域发展,但同时在非专业领域内,由于业界生态问题,专业技巧和专业水准必将会趋向专业化的发展,在非专业领域立足的专业人士也不乏其数,在笔者认为,朗诵艺术无论是非专业化领域的不断扩张还是在趋专业化的竞争环境,其最终目的皆为了推广朗诵艺术在艺术领域内的地位和水准。无论是学院派还是社会人士,都应当包容并蓄,将更优秀的作品和朗诵者进行全力的推广和保护,将非专业的、有失水准的作品淘汰,并最终实现和谐共存,这才是朗诵艺术应当实现的目标。将非专业出身的人士纳入“齐越”的范围,朗诵艺术的水准才能够得以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