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南瓜车》翻译方法探索

当前栏目: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2018-03-18 责任编辑:秩名

 1. 翻译标准和翻译内容

    翻译,是一门学问。不同的翻译标准和翻译内容,对译者的要求各不相同,翻译出来的译文质量也不相同,因此,在翻译前,必须先衡量翻译标准和考虑翻译内容,才能在翻译时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才能更好的再现原文的意思。

    本文的翻译,是以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质量要求作为标准的。“信”即是指将原文的内容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达”是指词义通达自然,即是在充分表达原文意思的同时,译文也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标准,“雅”就是在满足前两个标准的同时,注重遣词造句,重现原文的美感,而不是拘泥于将单词进行简单的堆砌。本文的翻译,主要是以“信”为基础,要求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尽量追求“达”和“雅”的翻译标准。

    《灰姑娘的南瓜车》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的是作者十年来的写作经历和心路历程。真正的散文,都必须充分表现作家自己的个性、感情、思想和精神(《散文学综论》 2004:88)。既然“真”、“情”、“美”乃散文之本色,那么,散文翻译之原则应围绕“真”、“情”、“美”的传达来进行(《翻译批评与赏析》 2010:103),就是要求译文在意义、形式、趣味、格调等方面力求与原文等质等量(《高级文学翻译》 2009:182)。

我们都知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其表现的形式比较自由,修辞的手法也比较多样,因此在翻译中,要求兼顾文章的内容与风格,既要翻译出其形,又要传达出它的神,保留原文的风格与韵味。只有在充分鉴赏和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翻译散文的时候达到既忠实又优美的效果。

2 主要翻译方法探索

    虽然散文翻译有一定难度,但是准确灵活地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可使翻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要灵活的结合多种翻译方法,互相协调,互相补充。本文的翻译中,主要采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增词法,减词法,合译法等。

2.1直译法和意译法

直译就是翻译时,做到内容和修辞特点与原文相同,当然,有时候还是需要改变一下词序和词性的。

由于本文的翻译大多采用直译的方法,因此就不多举例分析了。

    意译即在整体把握文章或句子的背景以及意义的前提下,对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进行添补翻译,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简言之,就是打破原文的语言形式,用译文的习惯表达方式把原文的意蕴再现出来(《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指南》 2012:70)。当然,意译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偏离原文,而是结合原文,根据对原文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与原文相同的内容而已。虽然本文比较口语化,但还是偏重了中国的色彩,采用了一定的成语和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因此,意译法在翻译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举几个例子:

①原文中“‘自己’终究成为了‘自己’的过程”,在译文中体现为“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real self”而不是“the process of myself eventually becoming myself”,译文根据了自己的理解,把这样一个过程翻译成实现真正的自我的过程,使译文不会显得生硬难懂。

②原文中“我身边来自清晨的面包店的长棍面包已经干瘪,静悄悄地死掉了,我还浑然不觉”,翻译成了“The baguette brought from the bakery in the morning had already shriveled and inedible quietly which I was lack of awareness.”,因为面包没可能真正的死掉,这里的死掉并不能简单的翻译成died,结合常识,应该是干瘪到不能食用,所以,采用了“inedible”这个词。

③原文中形容婴儿“懂事”,译文中翻译成了“clever and obedient”,而不是按照字面翻成“understand something”,“懂事”的表达在我们中文里很常见,然而却很难在英文里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一个单词,因此翻译成“聪明与顺从”,从一个保姆的角度,既表达出了婴儿的善解人意,又体现出了因此表现出来的顺从与听话。

    直译与意译作为翻译的两大基本方法,必须根据不同的条件,互补地出现,选择贴切的翻译方法,做到该直译时直译,该意译时意译。强调直译和意译为互补的两种翻译方法,就是说,两种方法部分彼此,同等重要(《实用翻译教程》2007:136)。

2.2 增词法和减词法

    由于汉译英时不能简单地逐字逐句照着翻译,用英文单词堆砌成句子,而必须考虑分析到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然后再找出相应的英文进行表达。为了更确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增词法和减词法就应运而生了。

    译文的增词,是根据汉英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为了原文的意义,修辞或者语法的需要,增加原文中省略的词语,短句等,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思。

    由于汉语无主句比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有主语,所以在汉译英时,一般都要根据上下文补充主语,确保句子的完整。

    汉英两种语言中,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上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英语单词,短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常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是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达,因此在汉译英时要适当增补连词。另外,英语句子中的介词和冠词,在汉语中比较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还要增补一下注释性的词语,来保证译文意思的完整性。译文中采用增词法的例子有:

①原文“对未来灿烂的想象总是让人激动,顾不上去想不好的事情”,译文“The glorious fantasy toward future always excited me so that there was no time for me to consider the bad”中增补了连词“so that” 和主语“there be”,使其从结构上更完整,也突出了逻辑关系。

②原文“因为我从不觉得我真的去过法国,我的意思是说,那个雨果的法国,那个波德莱尔的法国,那个萨特和波夫娃的法国,那个夏奈尔或者迪奥的法国”,翻译成了“. Because I didn’t think I had been to the ideal France, I meant the ideal France with Hugo the novelist,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the poet, Jean-Paul Sartre the philosopher, Simone de Beauvoir the writer, and fashion brands designers Gabrielle Chanel or Dior.”,因为作者并非没有去过法国,而是认为自己去过的法国跟想象中浪漫化的法国有所不同,所以增加了“ideal”,使文意更清楚,此外,在人名后面加上了“novelist” “poet” 等修饰语,使读者对人物的背景有更多的了解。

③原文“麦当劳巨大的黄色M”在译文中体现为“the huge billboard of McDonald’s great yellow ‘M’”,如果直接翻译成“the huge yellow ‘M’”可能使部分读者产生疑问,增补了“billboard” 使意思更加明确。

总之,增词法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比较普遍,它的运用,不仅保证了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性,也保证了译文意思的准确性。

    译文的减词,是指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情况下,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省略一些无关紧要的词语,以避免译文的累赘冗余,拖泥带水。尽管减词法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用的比较少,但在本文的翻译中,仍有一定体现,例如“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我遇上过什么人,什么事情”翻译成了“no matter where I went and what I met”,直接用“what I met”包含了遇到的什么人跟什么事情,而不是“who I met and what I met”, 避免了句子的累赘。

2.3 合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翻译时必须对原来的句子结构进行较大的改变,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分译法和合译法就是如此。本文的翻译多采用合译的方法。

    所谓合译,就是把若干个比较短,比较简单的句子合并成一个长句。汉语注重意合,结构比较松散,因此简单句居多,英语注重形合,结构比较严密,因此长句居多。汉译英时,应当注意使用连词,介词,分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等把汉语中的简单句合并成英语中的长句。

    例如“那一年我十九岁,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我编给自己看的故事,就是小说”,译文是“I didn’t really aware that the story I made up for myself was called novel when I was nineteen”,译文采用了合译法,用“that”和“when”将原本松散的几个短句连成了一个从句,使英文句子结构更紧凑,逻辑关系更明确。又如“再后来,我离开了那个河谷小城,来到了巴黎。一待就是四年”,译文为“Later, I left the valley town and moved to Pairs where I stayed for four years.”,也是用连词“and”和连接词“where”将短句连成一个长句。

    从上文可见,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翻译中结合上下文,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灵活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