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和成因

当前栏目: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2018-03-25 责任编辑:秩名

 (一)充满自信,个性张扬,但心理素质较差

  我国当代大学生充满自信,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处处争强好胜,有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的强烈欲望。[7]然而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比较匮乏,经受的挫折相对比较少,因此在对待一些问题的态度和做法上面比较欠考虑。很多的大学生并没有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说他们在面对暂时挑战的时候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当一遇到困难、打击和挫折就会接受不了,灰心丧气,对自己失去信心,就会用逃避来解决问题,这也明显表现出当代大学生不成熟的心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有些在校的大学生轻生、自杀的新闻报道,由此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内心的承受能力还是很脆弱的。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单一,大部分都是在校园中生活。[8]虽然这些年来国家推进素质教育,不过效果并不是很好。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对于自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视,而这也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因为在家庭长期的保护下长大,这些大学生并不能对社会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这些大学生一旦走出校园就会处处碰壁或者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而离开家庭的保护走进了校园,一些日常生活的限制、与他人竞争,这么多新的变化就会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很多人就会一下子适应不了,下意识地就想选择逃避。可也会有部分的大学生需要充分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能力。[9]这样子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他们慢慢的就会练就强大的内心和出色的应变和抗压能力。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及时地调整心态,那么这样的大学生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这里面也有大学生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进入自己思想的“死胡同”,感觉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人生是没有未来的,对未来不再抱有任何希望,这有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轻者会出现迷茫、厌世的情绪,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这样对它们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会有一定的影响,随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10]所以总体来说,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好的,尽管它们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只要有了正确的指导,就能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发展。这需要我们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地追踪和引导。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他们能够养成正确良好的思想,培养起过硬的心理素质。

(二)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缺乏坚定的政治方向[11]

  爱国情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12]在大学时期,大学生需要着重培养自己的价值观,逐渐培养自己观察分析事件的能力。对待一件事情要能够有自己比较清晰准确的判断,不能完全被外界的舆论所干扰。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时期是思想变化最活跃的时期,一定要重视自身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为未来进入社会做重要的准备。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的大学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推动我国经济进步发展的中坚力量。[13]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很多大学生都有毕业以后献身祖国建设的激情,而这种情绪也恰恰是国家迫切需要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刻苦钻研,愿意为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振兴,奉献出自己的力量。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社会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一部分人缺乏对政治原则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解还不够明确和坚定,对当前社会存在的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危害性认识的还不够全面,不清楚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国际总体状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情下形成的必然选择,不能够把爱国热情建立在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理性思维的基础上。[14]这部分人对四项基本原则持否定或怀疑的态度,容易引起感情用事,导致行为上的失控,与良好愿望背道而驰。

(三)自我期望值过高,践行能力弱[15]

  当代的大学生虽然思想文化素养提升很快,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16]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正确的定位自己,有种优越感。这部分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意识到时代的变化,他们沉醉于自己的幻想和社会的赞赏。他们对于就业前景并不能有很清晰的判断,对自己的评估严重失衡,造成了好高骛远的不良观念。他们对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缺乏视而不见,一味地想要求高薪资,优越的工作环境。很多的大学生把自己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看得过于重要,对于薪酬斤斤计较,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这种病态的心理会导致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导致他们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国企和事业单位。[17]但是在实际的岗位招聘过程中,这种岗位的需求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再加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逐渐增多,社会失业率也随之在逐渐增加。同时由于近些年国家高校在招生时的盲目扩招,导致大学生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再加上目前国家的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合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省份占据了较多的社会教育资源。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下滑。很多高校在教学方面存在教育方式僵化,重成绩轻能力的问题,使得高校培养的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不符,进一步增加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的过高定位加上很多高校培养计划的失败更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在就业时候的压力。这样也造成了很多企业招工的困难和很多毕业生的失业。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高校的教育方式还是一成不变,严重滞后,从而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大学生自身的价值不能实现,那么他们就会对在校时期的思想政治课程产生怀疑和反感,甚至会有人产生极端的思想。这些都是很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高校的思想素质教育要注意在这方面对学生做积极正确的引导。

(四)价值取向功利化,责任意识薄弱

  现在很多学生的教育同样受到家庭的影响。很多家庭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急功近利,并不能很好的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需求和精神思想的变化。四年的高校教育以后,摆在大学生面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挑战就是就业问题了。大学生自己优越感的作祟再加上一部分家长的推波助澜,使得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往往功利化。这样现象的发生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影响和扭曲。由于现在就业的理念和就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很多的大学生也开始更加现实的规划着自己的工作需求。当他们把就业的标准转化成具体的要求时,学校四年养成的那些理想主义也就不复存在了。当对理想的追求转化成了现实的残酷,当大学生们的理想、前途都被残酷的现实撕得粉碎,他们在学校好不容易形成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念就会出现崩塌和否定。当大学生们自己的个人价值被经济利益来具体量化的时候,那么他们心中的感想可想而知。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他们会变得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而没有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虽然目前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变得比以前薄弱,但是不得不说高校的教育引导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我国现在是经济社会,很多人对物质的渴望比较大。这也就导致了整个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滑坡和金钱观的盛行。例如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和不诚信,如冒充贫困大学生奖学金的例子随处可见。还有,大学生们为了增强自身就业能力,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增加自身社会阅历,导致了和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别人和集体进行交流和联络。这样长此以往,他们的集体感就会减弱,往往更加重视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这些思想的滋生都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理念造成强烈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容易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迷失自己。当国家和集体利益与其相冲突时,他们放弃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