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插嘴心理发展的特点

当前栏目: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2018-03-25 责任编辑:秩名

 1、小学生插嘴的现象分析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十分快速,因此教师的指导尤其重要。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的注意水平是有限的,有的学生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呆、走神,随口说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且很难被控制。这时候教师需要耐心的给予指导,例如有的学生在课上随意插嘴,教师可以将他的插嘴内容转向到学习,慢慢引导该学生,将他的思维慢慢带入得课堂,这叫做注意力的转移。这样随着教学活动慢慢进行,学生注意的 稳定性和持久性渐渐得到提高。特别是在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的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他们在课堂上经常说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记得实习时候,我临时帮一个老师代一年级的书法课,而在课上总会时不时冒出几句“不着调”的话,有的小朋友写着写着突然哈哈大笑,有的小朋友抱怨自己的铅笔太难看,有的小朋友甚至开始担心晚上妈妈是否会给他买小蛋糕。在这些一年级学生的观念中,很难将想象与现实设立明确的界限,他们所展现出的一些“不着调”的言语和出乎意料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没能分清楚想象与现实。家长与老师这时候应该充分理解认真对待,低年级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很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有着近似“天马行空”的思维,他们在课堂的这种插嘴行为并不是有意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随意记忆就会明显得到发展。在孩子插嘴的问题中,家庭教育也尤其重要,家长首先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真正的沟通是与孩子心与心的沟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多加鼓励与表扬,欣赏多于责骂,启发多于威胁,商量多余命令,这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

2、不同类型插嘴学生的不同表现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小学生的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且情绪波动较大,让一个活泼好动小学生老老实实坐着听四十五分钟的课对他来说的确是件难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好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限制,加上自我约束能力尚不完善,无法很好地地调控自己的言行,导致了课堂插嘴现象的频繁发生。

a、好胜型

这类学生大多数是从小娇生惯养、被家长放任迁就,他们喜欢成为群体中的焦点,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喜欢“参与其中”,他们对很多事物充满了激情与热情,当遇到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立马被调动起来,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提及到如与某些学生生活经历相似的事情,他们便会忍不住插上两句帮助老师“补充”。当老师一道题还没讲完时,他们就开始报答案,甚至会不懂装懂,根本无法直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盲目骄傲。因此教师在面对这类学生时要注意方法,既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又要学会采取暗示法,侧面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扰乱课堂纪律,培养他们辨别是非自我反省的能力。

b、浮躁型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对学习与生活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注意力又极易受外界影响。当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堂内容,他们可能会避而远之,出现走神甚至瞌睡的现象。这也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我曾经在课堂上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每节课下课前十分钟,他便会坐立不安,对待这类学生,教师应该更加耐心,让他们从小事开始做起,认识到课堂规范的重要性,当取得一定进步后应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能够“动静结合”。

c、直率型

这类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比较活跃,学习主动性较强,通常老师在阐述问题时,这类学生总会情不自禁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提出相应的问题,这种插嘴可能会打乱老师的教学计划,但这是学生对知识的真实领悟,说明他们对课堂内容有所思考,这时老师千万不能无视与责备学生,应该适当地引导,耐心讲解,这样才能发挥学生最好的创造力。

d、逆反型

这样的学生性格存在一定缺陷,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对老师学生更是不尊重。因此在课堂中经常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如果有同学回答错问题,他们会加以嗤笑。在课堂中专门找茬、挑刺,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一定要调节好自己情绪,学会“冷处理”,等下课后与他再单独谈话,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使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要常与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双方一起努力让孩子的身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