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决策

当前栏目: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2018-08-07 责任编辑:秩名

 现代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点,承受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已成为搞好商业银行经营,保持我国金融稳定的重大课题。鉴于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使用价值,构建稳健经营的银行会计新机制以及加大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力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落实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操作规范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必须建立科学完善,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体系,实现会计内部管理领导责任制。要对银行会计工作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作重点研究,针对其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特别是对易发生案件的重要岗位和人员要实行定期检查定期轮换,交流和强制休假制度;要强化会计工作的审批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要强化会计的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各道防线上形成有效的防线防范机制。

(二)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员工法制观念教育,树立依法合规操作的理念。

各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恪守职业道德理念,合规经营、合理操作。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行为,提高员工诚信和勤勉工作的水准。

2、注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查防案件能力。

各商业银行应认识到加强会计人员统一管理的重要性,从机制、措施上支持和激励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培育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技能,可以通过会计人员资格准入、退出机制对会计队伍进行的分层次、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

3、建立会计管理和柜面交易人员行为监察制度。

注意掌握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的工作人员在8小时以外有无失范行为,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对思想、观念变化异常和行为失范的员工要进行教育,力争将不稳定因素和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要有效规范会计操作行为,防范会计风险,需要再加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对那些遵规守纪的会计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形成一种奖优罚劣的风气,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1)加强会计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各项制度能否得到切实落实和执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会计检查要形成制度,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还须严把会计工作岗位并从严管理。(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一套有效的奖励方法。对那些经营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具体奖励金额可以与举报、堵截案件的金额相挂钩;在提拔、任免干部时,可以把个人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作考核依据。(3)安排员工轮岗训练或派驻海外机构工作。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给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并可通过建立一套激励措施。

(三)推进金融创新,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防范会计风险

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努力探索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在会计监督中的运用,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利用计算机作案,为此必须着手建立科学的系统的项目立项、设计、开发、测试,对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事前预测的作用。银行业应大力推行业务处理电算化,应该看到,它对创设金融产品、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小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当然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也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来防范风险。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银行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制度,改进和提高会计电算化进程,防范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作案。

(四)建立会计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充机制

银行要把单纯的会计风险事后监督,变成事先、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有效运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加强银行间的协作联合,积极通报结算诈骗案情,实现规避会计风险的目的。另外,由于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固有性,因此建议可以建立会计风险补偿机制,即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对储蓄所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同时还采取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

(五)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系统

会计事后稽核对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行为风险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有商业银会计事后稽核是由在相应会计柜台设一名事后稽核员完成,事后稽核缺乏独立性,会计监督职不能很好发挥。因此,必须改变分散的会计稽核方式,调整防范行为、选择整体的、联动的、动态的会计稽核方式,即会计主体上移,以二级分行为核算主体,建立专门的稽核中心,及则对辖内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务集中稽核,稽核分析时,把各营业网点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看待,实现单点状态不能达到的综合效果,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揭示潜在的违规行为,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由此造成的损失,为风险的识别、处理和防范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损失控制到最低。

(六)加强对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银行风险防范。目前我国银行会计不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基本上提供了完整地反映银行表内业务会计信息,但报表项目的的设置较为粗糙,不足以详细地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我们可以考虑要求银行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以使更为集中、全面、直实地披露有关银行风险的信息。

补充报表主要是在银行现有报表组成上增加现金流量表,以补充目前报表所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向使用者提供银行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银行实行权责发生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造成的收入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除此之外,建立有关“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级机构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本银行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和事项均以必须按制度要求由会计人员充分揭示。如资产运行质量状况;利润中的应收款比例及其状况、筹资的实际成本、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债权的保全情况,拥有担保物、抵押物的现况,重大事项的变更等等。再者要不断完善银行会计科目体系,例如将逾期拆放款项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等形成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

(七)加强账户管理和票据审核,遏制支付结算风险

1.严格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规范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开户时,应对客户开户资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审核,经会计主管审核后方可办理开户手续,建立账户管理档案,设立开销户登记簿。此外,还应界定其资金的性质,开立相应的账户。还可以发挥基层机构客户经理的作用,必要时客户经理应上门对开户申请人的资信等情况进行核查保证开户资料的真实。

2.严把支付结算凭证审核关。

会计人员要在熟悉各种支付结算方式和支付结算法规的基础上,掌握辨别真假票据和结算凭证的本领,要本着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对票据进行认真细致地审查;要把握支付结算风险点并对风险点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把票据审查关、签发关、承兑关、付款关、挂失关等操作环节,杜绝重大差错、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八)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制度 规范会计操作行为

1、建立会计科目真实性责任制。

明确对利润、存款、信贷等会计科目的真实性,必须由行长负责;对反映资金往来科目的真实性,应由会计部门负责人负责。通过建立责任制,规范考核、严格奖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印押(压)证的管理应做到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营业时间要做到 “人在岗,章印押(压)证在位;人离岗,章印押(压)证上锁”,非营业时间入保险箱(柜)保管,要按规定在“印章及重要物品登记簿”上进行登记,防止串用、乱用现象发生。

3、加强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

对会计岗位使用的各类重要空白凭证应建立重要空白凭证保管库及保管登记簿,如实登记保管、领用、使用情况,严格领用手续,每月必须由发出行向领用行办理对账签证,并定期查库,做到账实相符。同时,按规定的权限、对象、业务范围使用,并实行号码的控制。

4、严格操作代码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修改操作口令。

每位会计人员应将自身的操作代码和口令保管好,并做好保密工作,以防别人利用其进行违规操作甚至作案。

(九)依靠高科技手段防范会计风险的发生

目前,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商业银行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要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防范风险再设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