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当前栏目: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2018-11-20 责任编辑:秩名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不能取消,但要改革”。坚持高考,不是无视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而是要针对制度的毛病,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只对其进行抽象性的学术讨论,而不结合我国实际状况,也没有什么意义。探讨高考问题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阶段和社会阶段。

从目前中国现实来说,中国还不具备废除高考所应具备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虽然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但是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条件还很落后。在这种物质条件下,缺少相应完善的诚信监督体制。我国教育部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保送等制度的多样化尝试,21世纪初又推行了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但是,结果却出现了令人发指的腐败丑闻,与实施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作为招生辅助性措施既如此,轻言废除却没有相应完备的替代方法,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混乱。而且,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下层老百姓也没有财力和物力参与其他方式选拔招生竞争。高考在具有教育方面的职能的同时,还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使命与功能,这是中国高考制度的一个特色。中国现在要想继续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实现伟大复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求就是稳定的环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漠视中国需要稳定和维系公平的最大现实要求,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从我国当前物质与精神上来说,现行的高考仍然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另外一方面,提出废除高考制度的几乎都是学者。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还是认为应该坚持高考。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之际,《中国青年报》通过网络对1万多名进行调查显示: 84.8%的人赞成取消保送生制度,值得注意的是,64.4%的人认为高考是最公平公正的招考制度。这种调查还只仅限于能够拥有网络资源和一定文化的民众,如果将这类调查向以农民为主体的“沉默的大多数”铺开,质疑废除高考,赞成坚持高考的人数比例还会更高。高考改革决策不能忽视民意,否则,改革的政策将不会得到百姓的认同,从而增加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成本。

此外,效率与公平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作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的桥梁,

高考承担着为高校选拔生源的重任。仅仅重视公平,将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接受的学生质量,从而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人才的培养,其危害不容忽视,同时反过来也会影响公平自身的发展。只重视效率而不顾公平则会阻碍社会阶层之间非暴力的正常流动,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效率的提高。公平和效率的这种矛盾关系,让任何打算除去某一方的做法都不符合现实。只能依次作为改革的依据,在发展中削弱它们的负面影响,积极的运用其正面效果,推动、引导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为个人、社会和国家提供人才支持。

四、改革中国高考制度的途径探讨

 

目前,对于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设想,许多学者从高考资格、科目设置、分专业考试和录取制度等多方面做出了设想,值得我们学习。综合高考历史与现状,我认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作为高考改革突破口。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标准和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它拥有一套成熟、完整的做法。这对我国高考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美国的高考招生制度采取“高考成绩”、高中4年成绩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录取方式。“高考成绩”是当今美国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条件。但是绝非唯一的条件,平时成绩也举足轻重。此外,综合素质,在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录取条件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名牌大学要求特别高。如果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考状元,平时不参加其他什么活动,没有任何特色,尽管一般的学校可能会接受,但像哈佛、耶鲁这类顶尖级大学则很可能会把你拒之门外。另外,出色的领导能力也是大学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普林斯顿大学就曾录取过一个推销饼干的女学生。校方看中了这个敢想能做、与众不同、具有潜在的领导素质的学生。美国这些招生标准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偶然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偏科和片面发展。这对我国高考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二)正确处理高考改革效率与公平关系

高考制度的改革中,人们关注的众多问题,可以归结为是对效率与公平的不同追求。从保送制度到自主招生制度,制度实施目的是选拔出杰出的人才,即注重效率。这种制度和措施在设计和运行的时候却遭遇了很大的公平难题:金钱侵扰、人情买卖、权力介入等腐败行为,充斥在自主招生的环境中,造成了家庭、地域、城乡和学校之间更大的不公平。在一定意义上,分数就是那些没有家庭背景的贫寒子弟的竞争资本,一旦达不到录取线,就只有复读的路可走,而且这样的道路在新的条件下也正在变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私人家教活跃在各个社区。而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一般很难上得起培训班、www.EEElw.Com请得起家教,在原本物质准备不足的基础上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2009年11月《中国青年报》针对自主招生向2100多名公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忧心忡忡, 48.8%的人认为对教育资源缺乏地区的学生更不公平。”所以,在复杂的两难选择中为了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高考改革需要效率,也需要公平。有了公平就会鼓励各阶层的学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从而实现教育的效率,反过来又为更合理、更科学的制度设计提供智力支持。高考改革若没有公平,长期下去人们的不满就会增加,从而影响效率,同时没有效率的公平也是无意义的。“如果在竞争中因不公平因素而落榜,他们所怨恨的是高等学校和制度设计者,还可能与社会和政府产生对抗心理”。所以,在高考改革中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三)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

这几十年来,我国对高考做了许多改革和尝试,结果要么是改革效果不明显,要么是改革负面影响严重,为何?在国外实施良好的制度,中国用了为什么效果相差千里?这是因为我国诚信建设的不足 ,社会诚信差妨碍改革。高考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它需要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设来协同发展,不能说高考制度有负影响就只关注高考,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错误。推荐制、自主招生制度以及其他改革新措,它们都牵涉到一个诚信制度问题;就是我们的诚信制度能不能保证其是客观可靠的。虽然我国也建立了社会诚信服务记录,但是中国的人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控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太大。推荐制从起初的“保良不保优”变成“荐劣不荐良”,自主招生制度的各种金钱侵扰、人情买卖、权力介入等腐败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在这些方面,在改革高考自身的同时,要跟上的是我们国家的监督、诚信等一系列制度的完善。

(四)改进考试技术与命题质量

考试的技术直接关系到命题的质量,而命题的质量又关系到考生的优胜劣汰,从而间接影响到公平。美国SAT试卷中曾出现过一个逻辑推理题:“跑步者”和“马拉松”。答案是“划船者”和“划船比赛”,由于划船运动是当地富人流行的一项运动,来自富人阶层的学生答对率明显高于穷人。这种题被指责为带有“内置偏见”。此外,高考考试是为了评价并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鉴于此,我们命题者在设计考试技术和命题时,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合理设计题目难易程度,劲量避免内置偏见和“以生为敌”,来考倒学生。

 

高考招生到底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形式才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综合地选拔人才,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任重而道远,轻言废除高考,却没有合适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替代制度,在当今中国国情下势必会造成人才选拔人才方式的“真空”,引起社会的混乱。虽然高考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总体制度上讲是基本合理的。当它不可避免带有负面影响时,我们只好取较好者加以改进。针对它的负面影响对其做科学、合理的改良,使之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