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中被告与行政主体的分离.doc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9-01-29
  • 论文字数:8248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论文范例 > 学术论文 >
  • 课题来源:(神笔马良)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中被告的确定按照“谁主体谁被告”的原则,这种确定方式给实践带来了许多不便,如被告范围失之过窄,确认被告程序复杂,不利于相对人起诉等。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当对行政诉讼中被告确定制度进行修改,将被告与行政主体相分离,从行政诉讼便宜原则出发,构建独立的被告确认制度。

关键字:行政主体,行政诉讼被告,分离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6

2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与行政主体高度合一的弊端-6

2.1 被告的范围失之过窄-6

2.2 确认被告程序复杂-7

2.3 实践中对被告的认定标准不统一-8

3 造成我国行政诉讼被告与行政主体高度合一的原因分析-8

3.1 当时我国行政法理论水平低-8

3.2 行政主体是从民事主体概念演化而来-9

4 行政诉讼被告应与行政主体相分离-9

4.1 行政诉讼被告与行政主体分离的必要性-10

4.1.1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与外国之比较-10

4.1.2 行政主体理论无法有效与行政诉讼制度衔接-10

4.1.3 现行行政主体理论无法推动我国社会向多元化发展-11

4.1.4 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等同的片面性-11

4.2 行政诉讼被告与行政主体分离的具体制度设计-12

4.2.1 引入“谁行为谁被告”标准-12

4.2.2 引入该标准的好处-12

4.3 实施该标准需注意的问题-12

4.3.1 行为主体是个人时的被告确定-12

4.3.2 行为主体的行为最终由谁负责-13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