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论文开题报告

当前栏目: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7-03-23 责任编辑:秩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弗罗斯特《帮工之死》中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沙拉斯是在美国农业地区长年打短工的一名雇工,农忙则忙,农闲则闲,可如今他年老体衰,孤苦伶仃,走投无路,只好回到原来的雇主华伦及其妻子曼丽的家。不料,当晚就老死在那里。照说,这该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失去生产资料、陷于赤贫的劳动人民的一幅悲惨写照,但是弗罗斯特并没有深挖这个社会矛盾,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展开他所关心的一个主题:责任与义务,因为只有一个心地宽厚、而且把尊重别人作为自己生活原则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创造人道主义的和睦并赢得他人的关怀、同情和尊重。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观察诗人运用对话塑造人物的技巧,分析诗中夫妻两人对帮工沙拉斯之死的不同观点,进而揭示诗中责任与义务主题。

 

二、调研资料情况

在1948年,诗人方平将弗罗斯特的对话体叙事诗《帮工之死》译成中文并在臧克家主编的《文讯》上发表,这可能是国内对弗罗斯特的最早引介。从Mordeca的文章中了解了责任与义务是这篇诗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文献中,有的讨论诗歌的写作风格的,有讨论诗歌中的每个人的所应有的责任的,还有的讨论他们之间责任与义务的关系的。这说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有了一定得深度。

参考文献:

Huang, Zongying, Selected Reading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Faggen, Robert,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obert Frost,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Mordecai, Marcus, “North of Boston(1914)”,in The Poems of Robert Frost: An Explication, G.K.Hall and Co., 191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黄宗英:《一条行人稀少的路——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管窥》(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黄宗英:《一条行人较少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管窥》, 载《北京大学学报》(外语),1997年,第54-62页。

黄宗英:《“不是没有修饰”---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语言艺术管窥》, 载《北京大学学报》(外语),1998年,第35-45页。

黄宗英:《简单的深邃—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艺术管窥》,载《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第34-39页。

 

三、实施方案

  根据论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运用所学文学理论知识与文本研读技巧,对小说《帮工之死》进行文本分析,从而说明主题意象的使用是如何在小说中发挥其作用的。

定下选题范围,导师讲解论文总体流程

全面搜集资料,到图书馆寻找相关的文献

找到详实的信息后,充分的阅读和理解资料内容,并做好记录卡

定下题目,写作范围,导师提供宝贵的意见并下任务书

对所选的材料进行筛选,摘录和整理

定下论文提纲,修改细节

拟写开题报告,征求导师意见

撰写论文初稿

 

四、预期结果

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观察诗人运用对话塑造人物的技巧,分析诗中夫妻两人对帮工沙拉斯之死的不同观点,进而揭示诗中责任与义务主题。从而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主题,以期更进一步的了解这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