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主要任务:通过对英译《师说》的分析,说明翻译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运用。并用这一理论指导翻译实践,使译入语读者与源语读者获得同样的感受,使译文达到交际性与文化传播的统一。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读书和学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初步确立研究方向;学会查阅参考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突破,学会科研论文的语言、结构,以及写作模式,学会用现有的理论资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调研资料情况 1. Ma, Huijuan. 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 Nida, 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3. Nida, E.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 Ed. Andrew Chesterman. Finland: Oy Finn Lectura Ab. 1989. 4. Philip E. Lewis. “The Measure of Translation Effects.”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s. Ed. Venuti, Lawrence.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2004. 5. Wang, Ning.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Studies.”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Ed. Jianzhong Guo.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0. 6. 陈家旭.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7. 7. 罗经国.古文观止精选汉英对照.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8. 杨丰宁. 编著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三、实施方案 1. 确定选题范围,导师讲解论文总体流程 2. 全面搜集资料,到国家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寻找相关的文献 3. 找到详实的资料后,充分的阅读和理解资料内容 4. 定下题目,写作范围,导师提供宝贵的意见并下任务书 5. 对所选的材料进行筛选,摘录和整理 6. 拟写开题报告,征求导师意见 7. 撰写论文初稿 8. 导师审阅初稿,指出修改之处 9. 修改初稿,反复斟酌字句 10. 提交二稿,征求导师意见 12. 导师审阅二稿,给予意见 13. 修改论文,推敲各处细节 14. 完成终稿,准备答辩
四、预期结果 在翻译实践中,如何缩小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障碍,有效地传达汉语古文的文化内涵,这一直是翻译的一个重要难题。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就是最大限度再现原文风貌达到其功能对等,以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本文旨在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对罗经国翻译的《古文观止精选》中的《师说》进行研究,使读者从各个语言层面更好地欣赏译作,领略译者的翻译技巧,并且肯定动态对等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既能够帮助中国读者学习古文英译,还能向爱好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西方读者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介绍中国古代经典,也是让外国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