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老友记》论文开题报告

当前栏目: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1-17 责任编辑:秩名

 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现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英语口语相较于其他英语综合能力却进展缓慢。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口语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与英语模糊语的正确使用和理解有关,针对这一点,许多中外学者做了以下研究: 20世纪70年代左右,美国语言学家G.Lakoff(1972) 最早将模糊理论引入模糊语言研究。他经观察发现,某些词的语义范畴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似是而非,无法非常清晰界定。此外,他利用模糊集合论所构建的语义分析模型对它们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语言边界的性质。以此看来,引入模糊集合论来构建语言分析体系,在语言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Joanna Channell(2000)在著作Vague Language中阐述了模糊语言的定义、相关理论、与含糊语的区别及使用等。他将语用学原理应用于模糊语言问题的思考与研究,通过描述模糊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阐明这些研究对象的语用价值。此外他还研究了模糊语言在交际方面的功能和意义,肯定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也指出了模糊语言的分析和把握的基本途径。这些内容既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使模糊语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白海瑜和惠春琳(2004)认为,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模糊语言比清晰语言要表达的更加得体,体现的语用功能更加全面。此外,他们还深入研究了模糊语言与社会文化价值的关系,因为社会文化价值的差异限制,会导致模糊语用的失误。鲁苓(2010)在著作《多元视域中的模糊语言学》中明确指出,有关语言模糊的问题的讨论从古希腊就已经开始。由此可见,模糊语言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源远流长。他从不同视角下描述模糊语问题,分析模糊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效用,包括数词、量词、颜色词等等的语言模糊性,以及法律范畴、商务活动、新闻语言中的模糊语使用。邵璐(2011)认为,语言的模糊现象普遍存在,包括文学作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语言模糊性的存在给译者带来了挑战。邵璐编著的《文学中的模糊语言与翻译——以达·芬奇密码中英文本比较研究为例》把模糊语言概念和模糊研究的理论、方法引入翻译研究,以《达·芬奇》中英文本比较研究为个案,分析两个译本如何把源文本中的模糊语言翻译为目标文本,为翻译模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的路径和模式。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外学者对模糊语的研究颇多,大都从语言模糊的定义、产生原因、模糊语言的存在形式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这些研究都颇具成果,为后来的钻研深入提供了依据和借鉴。然而,这些研究都比较倾向于理论的阐述,缺少鲜活的实例,鲜少将模糊语的语用功能扩展延伸,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所以本论文将从美剧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老友记》中选择实例,结合生活中的情景,研究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研究,对其中的称谓语、数词、量词、颜色词、习语等方面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分析发现模糊语言在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功能,使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模糊语言有所了解和认知,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模糊语言在口语交流中的语用功能。 

课题研究要点:

  1. 引言 2. 模糊语概述 2.1 定义 2.2 特点 2.3 常见的模糊语 3. 《老友记》简介及研究意义 3.1 《老友记》简介 3.2 《老友记》的研究意义 4. 《老友记》中模糊语的运用 4.1 《老友记》中的模糊语概览 4.1.1 称呼语 4.1.2 数词与量词 4.1.3 俗语 4.1.4 其它 4.2 《老友记》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4.2.1 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4.2.2 模糊语的误用与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