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 餐桌礼仪是指人们在用餐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礼仪几乎渗透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餐桌礼仪较早进行研究的是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他在《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里指出,神话昭示,餐桌礼仪乃至一般良好习俗是对世界的敬服,而礼貌是对世界承担的义务。Robert Cummings Neville (2008)的Olympic Games and the Power of Ritual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大前提下,追溯礼仪与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的基础上,论述礼仪的力量,以及奥运会的礼仪品质——世界和谐的象征。 中国第一部的礼仪专著是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周礼》本为一官职表,后经整理,成 为讲述周朝点章制度的书。余峰《筷子与叉子——餐桌礼仪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认为研究和理解深藏在礼仪背后的文化因素,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交际的原则和习惯技巧。对餐桌礼仪的研究需要探索其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胡冬梅《关联理论与跨文化交际餐桌会话含义的推断》认为,中西餐桌话语应该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理解,东方人遵循“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在口头上表示谦虚以示尊重;而西方人为配合行动上的热情好客,用言语积极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加强现时的语境假设,达到交际成功。 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外国学者就中西礼仪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更多的侧重于从文化角度论述礼仪。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餐桌礼仪本身,更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关注餐桌话语,分析其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课题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美国的餐桌礼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文化差异对中美餐桌礼仪的影响,可增进中美两国文化的交流、互补和融合,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使我们认识到宽容、理解以及尊重文化差异对提高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