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
学者们对于情态动词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分析其语法特征,更多的注重于分析其语用特征。最早从语用的角度研究情态动词的是Papafragou ( 1998 ) 。Klinge (1993)认为情态动词是一种逻辑操作词, 它所在话语的命题内容在其辖域内, 即操作词命题内容。Groefsema (1995)也试图在情态动词的基本意义和各种语用解释之间建立联系。他认为情态动词的基本意义表达了该情态话语所表征的命题同一系列背景假定关系。Papafragou (1998) 综合上述二者的论述提出把情态动词看作一种量化手段、一种不完整的量词, 并为情态动词设计了类似的结构表征式。她从词汇表达意义的语境依赖角度来观察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 以此来说明词汇语义信息与语用含义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她用语义元表征理论和关联理论来讨论各种语境因素在解释情态表达中词汇传递信息弹性上所起的作用。她认为英语的情态动词具有单一的语义内容, 它与不同的语用内容结合, 产生一系列不同的语境解读。她提出了认识情态的元表征假设,即认为认识情态的表达式是情态的补足成分与说话人信念集合之间逻辑关系的标记, 而其他种类的情态,都可以用元表征的概念得到统一的说明。她的研究使对情态的解释深入到语用层面, 为情态的认识与解读提供了更多的视角, 给后来的研究以新的启迪。 国内有不少学者采用语用学的理论对情态动词进行了分析。如在《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分类语用分析》(陈光伟,2001)一文中指出英语情态动词除了语法特征基本相同,从语用学观点来看,情态动词应归于Austin所提出的言语行为中的“言外行为”,它们不是用来陈述一件事实或提出一个问题,而是表示答应或许可一件事,或者请求建议某人同意。所有的情态动词都可以用来表示某些具体言语行为,比如提出劝告,做出许诺,发出命令、邀请,提出请求、建议等;在《情态动词的语用综观性》(汤敬安, 2008)一文中重点曾指出情态动词意义的研究可以在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上进行, 传统语义观把语境赋予的意义看作语言本身的意义, 静态地研究语言意义, 这样混淆情态动词的语用和语义; 语用观则把使用中的意义从语义中分离出来,恰当地界定了语义和语用,澄清了混淆二者所带来的模糊性。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立足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关于情态的理论,了解情态动词在具体语境中所表现出的言外行为,重点分析总统演讲中情态动词will、must、can的语用意义。通过此研究,对前人的研究做个补充,从而丰富了对总统就职演讲的研究及完善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语用功能研究中的运用。此外,本研究结果对中国的口语教学,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