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裘德》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当前栏目: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1-28 责任编辑:秩名

 课题研究现状:

  

托马斯·哈代,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在国外,1894年,英国便已出版了第一部哈代研究专著——里昂纳尔·约翰逊的《论哈代的艺术》。1928年哈代去世后,他在文学界的地位日益巩固,西方对他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专著和论文也呈上升趋势。1940年哈代百年诞辰,W.H.奥登等名人撰文肯定哈代在文学领域的非凡成就,推动了西方对哈代的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一时期哈代不仅被视为现实主义、悲观主义和威塞克斯代言人,更被称作是现代主义的开创人。20世纪50年代西方的哈代研究受到新批评的影响,评论家们开始发掘他的作品中隐含的意义,诺曼·霍兰德对《无名的裘德》中象征的分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

在国内,也早在20世纪20年代,哈代的作品便已受到当时的中国学者的关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哈代研究一度停滞,不过对哈代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却没有中止,《无名的裘德》在40年代都出版了中译本。50年代中国的哈代研究复苏,到了80年代,中国的哈代研究迅速发展,涌现出聂珍钊、张中载、张玲、陈焘宇、祁寿华和王玲珍等一批优秀的哈代研究者。其中聂珍钊重点对《无名的裘德》当中的现实主义和悲剧思想加以考察;祁寿华也将注意力放在《无名的裘德》等上。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和西方一样,中国的哈代研究,不论在研究领域、方法、人员还是成果的数量上都呈现了迅速上升的势头。

现在,国内外学术界对《无名的裘德》的研究角度也越来越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从悲剧意识审美角度研究,如王平(2003)在《〈无名的裘德〉的悲剧魅力》中从裘德学业和事业追求的失败及他与淑寻求理想和谐两性关系的破灭中研究这部小说的悲剧主题。第二,从宗教角度研究,如孔丽霞(2006)在《试析<无名的裘德>中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中深入分析了小说里人物的圣经意象,对于深入探讨该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第三,从婚恋伦理角度研究,如黄周霞(2010)在《<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婚姻悲剧》里从淑的角度出发,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家庭、作者观念等方面论证了淑婚姻不幸形成的原因。第四,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如吴笛(2009)在《哈代新论》中强调阿拉贝娜这一女性形象并非是故意贬低女性,而是为了说明其在裘德命运中所起的作用,为了说明女性的不幸同样会发生在男性身上。第五,从作品思想价值取向及艺术技巧角度研究,如美国批评家威廉·莱昂·弗尔普斯(1910)在《论托马斯·哈代》中从道德和艺术角度对《无名的裘德》的评价。第六,从艺术手法角度研究,如谭效敏(2004)在《简析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反讽》中阐述了哈代运用反讽手法揭露社会深层次问题。 

而象征这一重要的艺术手法,在小说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作品增色不少,在揭示主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很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如李娟(2008)在《<无名的裘德>中的象征词》中对小说中运用到的象征词进行了具体化的分析,阐述了象征作为一种美学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意境,以及通过意象传达的深刻主题和艺术美感。而牛敏(2012)在《<无名的裘德>中的象征手法》中则是注重哈代在展现其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的观点时,象征手法的运用。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以及作者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来揭示的主题。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无名的裘德》中的象征手法的应用,从作品的动物、颜色、天气、和主要人物这四个主要方面对文中的象征意义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了解作者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也希望对文中象征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在研究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