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例

当前栏目: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1-28 责任编辑:秩名

 课题研究现状:

  

互动教学思想是在孔子的“启发式”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基础上,经由历代教育家对其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发展而成的。我国互动教学思想偏重于经验性的描述,但哲学底蕴极其深厚,反映出教学的一些内在规律;而西方多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展开,实证多于思辨,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就当代互动教学研究而言:多元文化观和社会互动理论对国外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外研究主要致力于师生互动行为与学生参与互动的性别差异研究;而我国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探讨,但忽略了学生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Ellis(1984) 划分了五种不同的互动类型:以方法为目的的互动,如以语言为中心;以信息为目的的互动,如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活动为目的的互动,如以任务为中心;以系统框架为目的的互动,如以组织管理为中心;以社会为目的互动。Van Lier(1988)从第二语言环境的角度,以话题和活动为划分依据,指出课堂互动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话题和活动都较少的互动,如小范围的交谈;第二类是话题较多、活动较少的互动,如课堂讲解;第三类是话题和活动都较多的互动,如采访;最后一类是话题较少、活动较多的互动,如重复与替换练习。Seedhouse(1994)则根据课堂模式区分出四种不同类型:l:基于现实世界的话语社区,强调互动必须与现实生活中的互动相似;2:基于课堂的话语社区强调互动话语以课堂为中心;3:基于任务的话语社区);4:基于语言形式和准确性的话语社区。Jiang(2000)则比较直接地根据互动主体间的关系区分了八种不同的课堂互动类型:第一,教师一全体学生,如教师讲解课文,解释语法和教学指令;第二,教师一某学生,如教师对某学生的提问;第三,教师一某学生一某学牛,如由教师发起的角色扮演活动;第四,某学生一教师,如学生提问;第五,某学生一全体学生,如某学生复述课文、背诵诗歌等;第六,某些学生一某些学生;如学生小组活动;第七,某学生一某学生,如学生结对子的活动等;第八,学生独自活动,如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和做作业等。

吴康宁等人(1997)从互动主体角度,按照两种标准提出了不同的课堂互动类型。(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控制一服从型,控制一反控制和相互磋商型。王家瑾(1997)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形成了师生课堂互动模型(参见亢晓梅,2001)。王家瑾还对教师与学生(T和S)两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二维教学效果动态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认为师生间显然存在两种互动类型:正向互动即良好师生沟通~良好的教学效果;反向互动即不良的师生沟通一不良的教学效果。赵晓红(1998)和王银泉(1999)发现,在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往往占用了70%甚至是90%的课堂时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使得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亢晓梅( 2001) 总结了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分类: 课堂互动行为按照社会学理论可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按照教师在课堂中的领导行为可分为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按照教师行为对象可分为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按照教师行为属性可分为控制服从型,控制反控制型和相互协商型。李素枝(2007) 的研究有效示范了课堂互动研究中话语分析研究方法的应用,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借鉴范本。此外,韦启卫(2009) 基于对多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开展了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运用研究左丹弘(2011) 主要讨论了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小组互动学习模式等。唐莉莉,刘艳(2014),论述了社会交换理论对于英语课堂互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可用于研究互动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英语课堂互动环境构建等,其中的互惠原则,相互协商原则有利于激励学习者参与互动。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未认识到互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不必说,如何将其高效的应有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其有效性得到发挥,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该论题有进一步解决的空间。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等对初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进行研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初中英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树立教师课堂互动的教学理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