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斯托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又译为《汤姆大伯的小屋》或《黑奴吁天录》。比彻•斯托夫人(1811—1869)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家庭,曾做过教师,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在这里她接触了一些逃亡的生活,这为她创作这篇小说奠定了基础。这部小说首先于1852年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人们无与伦比的欢迎。同时,这部小说在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正是浪漫主义占文学主流的时候,它的发表对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林肯总统接见斯托夫人时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句玩笑话充分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长篇小说的巨大影响。 自从19世纪开始,这篇文学获得文学评论届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国外学者已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研究已逐渐成熟并走向更深的方向。美国当代文学评论家伊丽莎白•埃蒙斯(1977)通过对斯托夫人的生平、小说背景与写作意图进行分析,认为斯托夫人是塑造该作品的女英雄;曼迪•里德(2008)采用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方法,分析该作品中所体现的种族特性,并深入探究其与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关系,得出该作品反应了十九世纪美国种族观念的变化,其种族科学对塑造美国文化起到的渗透性作用,其体现出的废奴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废奴运动。莫莉•法雷尔(2010)从小说中所体现的基督教文化入手,分析了斯托夫人的成长环境与文化背景,得出斯托夫人深受基督教影响,其基督教思想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写作影响很大。 国内学者虽然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深入解读该作品。薛玉凤(2005)通过分析汤姆叔叔的形象,提出了自己对汤姆叔叔形象的不同理解,并认为汤姆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富于爱心、乐于助人、勇于为他人牺牲的英雄。杨春(2006)研究这部小说与历史的互动,得出该作品以真实的描写和直呼的说教,唤起人们对包含种族问题、女权问题等社会变革危机的警觉,从而推进历史进程的结论。康世才(2011)研究了该作品的历史影响力,提出了此书的影响在于“树立了美国反对奴隶制的旗帜,开辟了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并且成为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教科书”的观点,得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影响力的美国废奴文学巨著的结论。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一是研究该作品在废奴文学中的重要历史和政治地位;二是研究这部作品与基督教的联系。综上所述:这本小说无论对于国外还是国内,都是一本展现历史进程的巨作,它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奴隶制废除的必然性。 课题研究目的: 美国著名作家斯托夫人所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小说通过汤姆叔叔、乔治夫妇等黑奴们曲折经历的描述,揭发和控诉了黑暗的奴隶制度。本文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分析书中描述的黑人奴隶在奴隶制下的悲惨遭遇和南方奴隶主以及奴隶制的残暴与血腥,另一方面分析小说中透露出来的宗教作为废奴主张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武器的作用,从而分析得出小说中传递出来的废奴运动兴起的原因。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本文试图说明,在奴隶制给黑人带来了无数痛苦折辱和宗教信仰在追求自由平等的人们心中种下了积极抗争的种子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废奴运动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兴起,不同人种的自由和平等最终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