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

当前栏目: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1-30 责任编辑:秩名

 课题研究现状: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 美国小说家、诗人。193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文学,在那里结识了当时名噪一时、极具反叛意识的文学青年,金斯堡、格雷戈里·科索等人。后来他们三人成了“垮掉一代”的三大代表作家。1945-1950年在美国和墨西哥各地流浪,《在路上》 (On the Road,1950)即根据这一段生活经历写成。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主人公萨尔和他的朋友迪恩数次去西部的经历。此外,其作品还有《镇与城》(The Town and the City,1950) 、《萨克斯医生》(Doctor Sax,1952) 、《墨西哥城市鲁斯》(Mexico City Blues,1955) 、《孤独的天使》(Desolation Angels,1961)等,被称之为“路上小说”,大部分写主人公为逃避现代文明、追求自由、个性等,而浪迹天涯的游荡生活。写作手法上借鉴了欧洲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技巧,也即凯鲁亚克的“自发的散文”让感受不受拘束的自然流露,追求“绝对自由”,表达他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以前,保守派评论家们对“垮掉的一代”进行了许多糟糕的评论,例如:罗杰·金伯尔对这一群体做了如下评价:“他们是一群滥用毒品的性狂热者和幼稚的自我中心者,”他说,“他们的不知羞耻让那些困惑和易受骗的公众们相信他们的言论是天才的杰作。”看上去金伯尔先生得出了一个不那么微妙的观点:如果你喜欢阅读杰克·凯鲁亚克、威廉·博罗斯、艾伦·金斯伯格以及同派别的其他人的作品,毫无疑问,你肯定就是那些困惑和易受骗群体中的一员。这是文学评论家从20世纪50年代《在路上》 、《裸体午餐》和《嚎叫》发表以来就使用的惯用手段。那时,诺曼·鲍德赫雷茨把垮掉派成为“一个无知的波西米亚人”。罗伯特·布鲁斯坦则认为他们是“一个无知教派”的领导们。而阿尔弗雷德·吉拉尔德的《阿布纳》连环漫画甚至创造了一个叫Ginzbird (金斯伯格的谐音)的角色,他被称为“地球上最易怒的不明飞行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辱骂也变得更加荒谬。现在,垮掉派第一代作家的一批书已经被视为现代经典。“跨掉的一代”是二战后后现代主义文学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对20世纪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凯鲁亚克、金斯堡等人的创作已经被列入英语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列,他们对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着。《在路上》这部小说极具历史意义,被称为“垮掉一代”作品中最不拘一格、语言最朴实无华却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凯鲁亚克惊世骇俗地反传统文化,针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思潮,表达了一种同社会准则及社会热情相对立的、个人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学的疏远异化意识。

在中国也有许多读者对“跨掉的一代”中的文化、反叛精神等进行研究。例如,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的卢亚林就写过反叛与妥协:《在路上》主题研究的论文。文中写道,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对中产阶级价值传统的反叛和妥协,萨尔几次试图通过实践“垮掉的一代”的理念原则来摆脱原有的生活模式,但每次均以失败告终,他的不彻底的反叛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本文是从出发前、出发中及出发后凯鲁亚克一系列的心理路程、成长过程研究的。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从垮掉派的成长历程角度描写的,通过对垮掉派的历史、定义及其特点等研究,并结合有关现有的文献进行文献研究,从其分类、对比角度对垮掉派进行分析,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垮掉派,了解凯鲁亚克,帮助读者了解垮掉派发展的现状,并帮助读者正视看待垮掉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