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 青年心理学是研究青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内容包括青年的智力发展、个性形成、情感和意志表现、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的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以1904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的《青春期》作为该学科正式诞生标志,霍尔之后,美国有关青年心理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布鲁克斯的《青年期心理学》,L.S.霍林沃斯的《青年心理》,格塞尔的《青少年:从10岁至16岁》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特别是德国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青年心理的研究,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青年心理学专著,如比勒的《青年的精神生活》,施普兰格尔的《青年的心理》等。(陈辉, 1999: 78) 中国有关青年心理的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基本上是介绍西方的研究成果;50年代主要是介绍苏联的研究成果;从70年代末才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青年心理问题。较有代表性的是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有关青年理想、动机、兴趣的研究和青年思维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李文星, 2007: 48) 美国人历来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认为他们的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然而,战后美国的现实使他们感到个人的自由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威胁,个人的权利遭到无情的践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形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麦田里的守望者》应运而生。 《麦田里的守望者》对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青少年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作者塞林格将重心放在了对人物心理的深度解剖中,生动的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描述了青年成长过程中内心的反抗斗争,但是他的这种反抗是富有社会意义和心理学价值的。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时期,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他们还不够成熟。因此,这就需要他们父母及家人的支持,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社会的关爱。本文运用当代青年心理学理论来进行解读,阐明处于青春期的霍尔顿内心崩溃的一些因素,主人公霍尔顿正是处在青春期这一人生重要的转折阶段,父母爱的缺失,同学们不良的影响,老师们又无法解读他的内心,还有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种种挫折,这一切使得本就孤独的他陷入精神的荒原,进而强调青年成长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更多关爱。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从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社会家庭背景及其在外游荡时所发生的事,以及他的所见所闻和反叛性格,再结合具体事例深入分析霍尔顿性格形成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中物质与精神矛盾的关系,包括他对社会中人与事的失望和对生活与未来的迷惘。从小说所反映的问题,这种迷惘在当代中国青少年的身上更是常见,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有借鉴作用,然后再结合中国社会实例来探讨中国社会当代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本文从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研究,具体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情感语言和文本的故事情节,来进一步阐释《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的迷惘,同时从这个研究中,也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