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当前栏目: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2-10 责任编辑:秩名

 课题研究现状:

  支架(scaffolding)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根据这个建筑隐喻,伍德(Wood,Bruner&Ross ,1976)最先借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对某人的学习过程所施予的有效的支持。Slavin (1994)用“支架”形象地说明了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Pressley (1996)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目前,对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最普遍、最有影响力的是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I11的有关文件中支架式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伙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言之,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或更高水平的同伴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的过程。20世纪末陈琦和何克抗将支架式教学引入中国,何克抗(2002)将支架式教学概括为五个步骤:创设情境、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近年,我国学者也对支架教学在英语教学方面的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探索。于杰(2007)认为有效和成功的交流都有赖于支架的创建,合适的支架可以为沟通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朱枫(2007)通过他的实证研究,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支架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发现支架式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针对我国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出现的不会写、不愿写、缺乏写作动机和兴趣、效果差的现状,以及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以模仿为主要方法,只注重写作结果的呈现以及对语法结构准确性的强调。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而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指导和合作学习从而帮组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为改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外语教学者和研究者们对支架式教学在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探索。 张国荣(2004)“支架”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打破了外语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实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交际学习语言;鲍勤(2007)在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时,发现支架式教学可以降低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困惑感;秦晓峰(2008)在探讨支架在英语写作和教学的运用时,认为通过搭支架、协作探讨和独立探索等步骤,可以降低学生在写作中的茫然与困惑,并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了解写作、学习写作和解决写作问题。特别突出合作学习的意义;路世英(2009)在分析了高中英语写作与教学的现状后,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帮助差生提高写作和其他技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尽管对于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研究,也发现了其对于改善当前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重大的意义,但研究只限于从支架式教学的五个教学步骤说明支架式教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却忽略了探究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支架,对支架的把握不够准确和详细。除此,支架式教学所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也符合当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其意义和作用是值得更深一步的认识和探讨的。因此,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分析支架式教学内涵、类型和特点之后,以高中教材为例,阐述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如何进行运用,重点探讨不同类型的支架如何与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相结合,目的在于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