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
“互动”的概念最早由符号互动理论的奠基人米德(1919)提出,他认为人类的社会互动就是以有意义的象征符号为基础的行动过程。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关注课堂行为,并肯定了师生互动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Rivers(1987)甚至认为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同时,对于如何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国外也有不少的发现。Rivers(1987) 就在《交互性语言教学》中提出了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互动中的重要作用。Johnson(1995)则在《第二言语课堂的交际浅说》一书中分析比较了外语课堂中两种不同的师生交流,指出教师控制课堂交际模式的灵活程度由具体教学目标的性质,学生现有的语言程度及师生对课堂交际行为规范的认识决定。2006年,Crookes和Chaudron 在《语言课堂教学指南》一文中讨论了师生互动的两大特征:问题类型和等待时间。同年,Murphy建议教师不妨利用反思性教学不断检查自己是否在课堂上实现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我国对师生互动的研究稍晚于西方,但也涌现了不少研究与发现。左焕淇(2007)提出了有效师生互动的四个原则:(1)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以当代外语教学观为指导;(2)建立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3)情感教育贯穿始终;(4)面向全班与因材施教。同时他也指出,只有从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中开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从宏观上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针对我国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与领域提出了不少建议。 陈文北(2007)从教育公平角度探讨了英语互动教学。杭海(2007)从语用学角度对实现中学英语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李太博(2009)观察了中学英语教师提问的方式后,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是影响课堂互动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用有质量的课堂提问方式实现达到积极活跃的互动教学。朱佳丽(2011)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后指出,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情况不佳,课堂气氛沉闷,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应做出相应的改变。贾增荣(2012)针对教师期望和师生互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教师在潜意识中频繁地使用了教师期望,并由于不同的期望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期望,从而影响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但以上文章几乎没有对“有效”提出具体的内涵的,什么是有效的互动?怎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如何评价师生间的互动?这些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将论述师生互动的定义及模式,并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互动现状的描述与分析,探讨进行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与意义,探索有效的师生互动的特点,为实现有效的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及策略。师生是中学英语课堂中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之一,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探讨,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题研究要点:
1. 引言 2. 互动与师生互动及其理论基础 3.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案例及其分析 3.1 英语课堂提问中的师生互动 3.2 英语课堂讨论中的师生互动 3.3 英语课堂讲解中的师生互动 4. 有效的师生互动 4.1 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 4.2 有效师生互动的内涵 4.3 有效师生互动的评价原则 4.4 实现初中英语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5. 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