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现状: 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称谓,是代表具体某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标志。但是,姓名又不仅是由几个字符组成的符号,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是带有高密度复杂信息的符号。它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特点,必然也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在跨文化的交往中,不可避免被地会对姓名进行翻译,中英姓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明显差异。因此,研究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并掌握和运用中英姓名翻译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方面,刘建辉(2007)对姓名的姓与名分别研究,分析了姓在词义、起源、来源等方面的不同,还从姓名的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中英的姓名文化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姓名文化几方面的特点,反映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上的差异。 在英语国家姓名汉译的研究中,李向红(2012)的《英语姓名的翻译原则》明确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译名的翻译及统一的问题引起翻译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以英语人名的汉译为例,探讨了英语人名的翻译原则。首先,由于英语人名和汉语人名一样千差万别、丰富多样,而且汉字可供选择的同音词很多,所以英语人名汉译时汉字选择需要统一。其次,大多数汉字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容易引起联想,所以还需要有选字标准的约束。 张蕾(2008)比较了英汉姓名文化,阐述了英语姓名汉译的常见方法,并论述了一种新兴的英语姓名汉译方法:零翻译——把英语拼音文字形式的英语姓名,不加变动地直接引用到汉语中,使读者从英语语言的角度对英语姓名进行理解。作者从零翻译的表现形式、合理性以及局限性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对地,在汉语姓名英译的研究过程中,靳乾(2009)指出,中国姓名是中国文化的传承的一种方式,在翻译朝着文化和“权力关系”方向转变的趋势下,中国姓名的英译也受到“权力关系”的影响。以当时的网络上热烈讨论的“赵C”与“中国女排运动服上的姓名英译”两件事例为其实,从权力关系理论上探讨了中国姓名英译规范性的必要性。姓名不仅是交际工具,还体现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尊严。Peter Newmark (2001)在谈到专有名词的翻译时也曾指出,现在人们对自己姓名的爱护就如同爱护民族和语言的独立一样,不愿意改动自己的姓名。因此,在保持中国与西方国家对话的可能性的基础上,中国姓名在英译时,应该保留和弘扬本民族特色及其文化特色。 王燕、王金波(2005)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有关译名的历史文献,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译名混乱问题,译者和相关部门必须协同合作,遵守译名制度规范,加强标准化意识。 综合以上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英姓名的翻译已经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日常,是作为一名国际人交流交往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如果不能准确地、规范地表达,就会给交流造成障碍,影响信息的交互,造成混乱,甚至导致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所以,在两种语言的姓名翻译时,要结合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习俗以及社会价值观,依据翻译原则及方法,并遵循译写规范的指导,才能为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的保证。 课题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从中英的姓名文化差异入手,总结前人中英文化的对比分析,归纳中英文化的异同点,探讨中英姓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最后将得到的启示运用到译写规范的方法上,总结、明确规范的译写方法和原则,有利于国际间的友好交流与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