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1.1选题背景: 从我国的解放初期至今,就业体制经过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解放初期(1949年)至1985年在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对毕业生的就业体制实施的“统招统分”计划体制;第二次是我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1985年一1993年)就业体制实施的是“双向选择”与“统招统分”相结合的就业体制;第三次就是1993年至今,我国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人数迅速增加,一度在1999年使我国毛升学率上升到10. 5%, 2001年毛升学率达到13. 3%,截至2005年毛升学率将达到15%,提前达到了2010年高校入学标准,而且提前五年实现。根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2001年115万高校毕业生,其中有34万毕业生未能实现就业,没有落实单位,就业率为70%左右;2002年145万毕业生,按70%的就业率要有37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以此类推,2004年为69万,2005年就要超过79万,到现在扩招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供需矛盾就会口益突出,而相对于8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供不应求的现状以及目前供需矛盾的明显突出,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不了解就业需求,就业信息不通畅,再加上大学生的个人能力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就业态势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我省高校体育院系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求,并遵循教学规律的原则,主动、积极的开展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特别是体育学科方面的就业问题。因此,对四川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本课题的研究是我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意向进行分析,为了本课题的研究,本人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相关期刊网站。针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其文献较多,但是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方面的文章大约有2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韩勤英,刘献国等在《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的文章中针对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对艰苦创业精神比较缺乏,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思想传统依赖国家分配的心理比较强烈;另外,就是学校就业指导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潮流,与社会脱轨;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就业信息的获得困难;再有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去向问题,绝大部分流向大中小城市,远离乡镇、贫困山区,从而造成大中小城市人才拥挤,而对于乡镇和贫困山区人才匮乏。 王光炎在《湖北民族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文章中针对2000一200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动机、意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学生对单位的期望值和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城市就业,而对于工作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与否放在了次要位置;学生的就业渠道有三个:一是依靠网络,在网上查询,二是去人才市场参加人才招聘会,三是靠自己和家人的人脉关系。 刘丙权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在文章中针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以及大学生的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社会认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学校要培养综合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要针对大学生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培训,以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温秀珍在《走出择业误区,提高就业素质一山东大学生择业方向与择业观念调查纪实》一文中对山东大学生择业方向与择业观念问题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缺少敬业精神,而且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再择业时只是个人意愿忽略社会的实际需求,等因素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唐晓辉在《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的文章中针对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趋向于东部沿海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贫困地区不在选择就业的范围之内;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的不够彻底,有的根本对政策就一点也不知道;毕业生就业渠道信息来源单一,就业常识非常缺乏;山东省师资分布不均衡,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基本呈现饱和或超饱和状态,而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师资严重缺乏;而且在山东省用人单位有重男轻女的现象。以上所出现的问题说明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的话会对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张荃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调查与研究》;袁文君等的《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行业流向分析》;游俊的《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工作对策》;卢兆振的《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等文章主要是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特征、过程的分析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就是能够使毕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同时,也提出了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要与社会需求脱钩。 1.3选题意义 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作为新兴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与社会需求的衔接似乎还不完善,要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极少数学生会在其知识结构范围内择业。所以,本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就业意向会在其选择就业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四川师范大学作为四川省内较早开展社会体育专业的学校,了解和掌握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做出相关的指导工作,有利于我校社体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选择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推动学生顺利就业有一定的意义,也可以为他人提供一点借鉴。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2.1 选题研究的方法 2.1.1文献资料法:在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校图书馆等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 2.1.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3 个方面的内容。以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2.1.3数理统计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原始数据,把原始数据输入Excel 软件,然后进行数理统计。 2.1.4逻辑分析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等。 2.2 主要内容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就业意向 2.1.1就业地区选择 2.1.2就业单位选择 2.1.3就业的月收入期望值 2.2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 2.2.1学生认识方面 2.2.2其他方面 2.1.2就业单位选择 3. 存在问题与分析 3.1学生方面 3.1.1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不足 3.1.2毕业生就业期望仍然很高 3.1.3学生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2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完善 3.2.1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不全面 3.2.2就业指导轻过程而重结果 3.2.3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3、研究条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结果 3.1研究条件 1、在查找资料方面会存在一些障碍,因为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文献比较多,要精心的筛选。 2、在选用案例方面也会有问题,因为个人对于事情理解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3、在组织语言、逻辑构造方面也会有问题,要语言严谨,思维清晰,调理分明。 3.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多查找资料并进行精心的筛选,对比总结,找到有利于论文完善的部分。 2、在案例方面也是要抓典型,找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案例。 3.3预期的结果 1、认真的安排自己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论文。 2、完善理论基础,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