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论文开题报告

当前栏目: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8-03-06 责任编辑:秩名

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1)背景

    

    随着社会公平负担理论和人权理论的发展,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已成为一个国家民主与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20世纪以前,已有部分国家开始对精神利益进行了研究,1900年《德国民法典》中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其最早的现代制度形式,涵盖了侵害人身权的无形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两项赔偿制度。走在人权运动前列的英美法,其法典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其法典化的规定得到了判例的补充,形成了条款与个例相结合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的国家赔偿制度已经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一个年轻的制度,尤其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实务中都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即使在2009年《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然而也只是原则性的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是关乎公民人权与尊严的基本问题,我们需要充分重视。本文基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分析,主要论述了精神损害的主体范围、适用中的冲突和调适。希望国家制定具体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逐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 意义

   

   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刑事研究,有利于解决因为刑事犯罪所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与非刑事犯罪所提起的民事诉讼结果不同而影响国家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有利于贯彻立法法的基本精神、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同时有利于防止法官在处理案件时滥用自由裁量权,努力使审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定对于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会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对人权保障要求更高,因此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1)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分析的方法、文献综合研究法等。

    比较研究法:是对我国和外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

    理论分析法:就是用政治学、法学及其相关的学科理论来考察精神损害赔偿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文献研究法:目前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精神损害赔偿的一种方法。

(2)主要内容: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附带民诉中的客观现状;

  比较国内国外精神损害赔偿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分析精神损害赔偿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哪些冲突;

  ④面对中国的境况如何对这些冲突进行调适并提出建议;

  ⑤精神损害赔偿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3、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研究条件:

     收集整理了比较丰富的相关论文范本和相关其他资料。资料方向性比较强,能为自己提供很好的指导方向;

     在图书馆借阅与精神损害赔偿有关的相关书籍;

 

(2)可能存在的问题:

    收集整理的资料研究课题没有明确的定论或者方向;

    数据可能不足,真实性不完全够;

    没有实务的实践经历可能导致操作性不强,即很难进行实际的采访调查,只能依靠收集大量数据;

    相关精神损害赔偿在刑事附带民诉中建设问题的资料相对较少,在分析数据和资料时存在一定困难。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的结果。

(1)拟解决的问题: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冲突存在哪些方面以及产生的原因;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调适和解决;学习和分析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试找出其发展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精神损害赔偿纠纷的实务操作中。

   

(2)预期的结果

    在较成功的完成本论文的研究与写作的基础上,把精神损害赔偿建设方面与中国司法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期为法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