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一味追其利益,在负担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同时,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其休息权得不到落实。休息权的保障问题涉及到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并且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休息权的保障也成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我国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在《宪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从其实施状况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近来,新闻报道中频现的劳动者“亚健康”、“过劳死”的消息更是让人震惊。可以看出,劳动者的休息权正长时间的遭受侵犯。在超出人体正常负荷的劳动压力和强度之下,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损害。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只有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在其拥有好的劳动状态下,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其更高效、高质量的进行劳动。如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说,针对休息权受到侵犯而引发的劳动者身心健康问题、“过劳死”问题等,找出我国休息权法律保障中的不足并寻找解决途径,以加强有关休息权保障的理论研究与法律保障很有必要。
课题研究现状: 国外: 国外法律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起步较早,且部分国外法律法规对休息权的保障相对完善。在劳动者争取休息权取得成效之初,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制定限制工作时间的规定来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如1919年的《国际劳动宪章》就指出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8小时,并且确定了公休日休息的制度。休息权这一概念最早在1936年的《苏联宪法(根本法)》中明确,之后的国际相关法律法规中便明确规定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如联合国大会分别于1948 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 年通过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进一步明确了带薪休假等制度。 以美国为例,其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案》和《劳动雇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限制和加班补偿等相关法律。又通过对操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与规定,更加有利于休息权法条的实行。另外,在劳动者休息权的监督与救济方面,其规定的方式更为直接,更有利于劳动者维护自身权利。 国内:虽然我国通过《宪法》、《劳动法》、《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全国节日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以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修订)及其《实施办法》(1995年劳动部、人事部分别制定)等法律法规都愈加细致的对休息权的工时制度、休息制度带薪及休息权的具体实施做出了规定,并且在《刑法》中也有关于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明确规定,但是劳动者的休息权的法律保障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我国立法缺少对休息权落实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详细具体的规定,监督方式与力度存在不足,劳动者休息权救济程序并不利于劳动者等,都成为劳动者休息权得到切实保护的障碍。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内容:1、休息权相关理论问题 2、国内外休息权法律保障的发展历程及国内休息权法律保障现状 3、分析我国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不足 4、结合国外经验及国内具体情形,提出建议以解决休息权法律保障存在的不足 实施方案:1、大量关于休息权法律保障的国内外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搜集; 2、指导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通过图书馆阅读; 3、目前我国休息权的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咨询、网络搜索等方式查找,以供参考。 创新点:结合国外经验及国内具体情形,提出完善我国关于休息权法律保障尤其是其落实方面的建议,以真正保证劳动者休息权得到实现及保护。
课题进度安排:WWw.eEElw.com 一、17年10月---18年1月:完成课题的论证、调研计划的设计、文献资料的搜集准备。 二、2月---3月:大量阅读资料,并做出删选,写好提纲,写好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三、4月:仔细研读精选材料,写好论文的初稿; 四、5月: 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锦光、韩大元,《当代人权保障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2]王益英,《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杨立新,《人身权法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年; [4]黎建飞,《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人学山版社,2004年; [5]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 [6]李炳安主编,《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 [7]董保华,《社会保障的法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范跃如,《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9]张文显、李步云主编,《法理学论丛》,法律出版社,2002 年; [10]李步云,《人权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