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战争结束后,国立英士大学的校址、医学院停办以及校长问题一直为英士大学学生不满。在尝试过校方干涉、学生呼吁、代表请愿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均无果后,已迁至金华的英士大学学生决定于1947年5月全体晋京请愿,英士大学学潮由此爆发。学潮爆发初期,教育部对于学生所提请愿要求态度强硬,地方政治力量也无法化解学潮,学潮态势迅速扩大。5月19日英士大学学生晋京向教育部请愿,国民参政院秘书长雷震出面调解,安抚学生情绪。然而此时正值国统区学生运动风起云涌,英士大学学生又与众多高校学生面临共同困境,5月20日英士大学学生即加入五二O游行,学生游行请愿的要求也不再单纯限于校务。尽管这次学潮随校长汤吉禾就职而平息,最终也没有使英士大学学生实现其诉求,反而使一批学潮积极分子被处理,但是它体现了学潮从非政治化催化为政治化的过程,在客观上成为中共打击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力量,也影响了英士大学学生运动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英士大学; 学潮; 教育部; 五二O运动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1
一、学潮的成因.2
(一)迁校地址的调整.2
(二)医学院的停办.3
(三)校长的选任.4
(四)师生前期努力的失败.5
二、学潮的过程.6
(一)矛盾激化,学潮爆发.6
(二)地方调停失败,学潮扩大.7
(三)学潮的转折,汇入五二O运动8
(四)校长汤吉禾抵金,学潮平息.8
三、学潮的结果及其意义.9
(一)学潮的结果——未实现诉求,学潮积极分子被处理.9
(二)学潮的意义.10
结语.10
参考文献.12
致谢.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