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可行性分析.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6-11-16
  • 论文字数:17811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论文范例 > 学术论文 >
  • 课题来源:(小玲老师)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金融总量扩张速度很快,社会融资结构也不断多元化,融资渠道越来越广,单纯以货币供应量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等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情况已不能较为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不能有效调节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本文引入了社会融资总量这一指标,首先分析指标的内涵和优劣势。然后文章选取了2002年到2013年间社会融资总量、贷款规模、M2、新增贷款等数据作为货币政策中间指标,选取CPI、GDP代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平稳性检验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判断社会融资总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否存在可行性,并且与其他中间指标相比较。目前,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还没有明显优势,在统计制度、调控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融资总量;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可行性分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2

1.1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意义-2

1.1.1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2

1.1.2社会融资总量提出的意义-3

1.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3

1.2.1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含义及重要性-3

1.2.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衡量标准-4

1.2.3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内容-4

第二章 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劣分析-6

2.1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优越性-6

2.1.1社会融资总量更加全面反映出实际融资支持情况-6

2.1.2社会融资总量符合“三性”标准-7

2.1.3有助于央行转变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式-8

2.1.4有助于推动货币当局进行宏观审慎管理-8

2.1.5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数据统计制度-9

2.2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存在的不足-9

2.2.1在全面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9

2.2.2金融统计制度存在缺陷-10

2.2.3缺乏足够的调控社会融资总量的操作方式和工具-10

第三章 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实证分析-11

3.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11

3.2相关性分析-12

3.2.1相关性分析结果-12

3.2.2相关性分析结论-14

3.3回归分析-15

3.3.1社会融资总量与GDP的回归分析-15

3.3.2社会融资总量与CPI的回归分析-18

3.3.3回归分析的结论-19

3.4平稳性检验-19

3.5社会融资总量、新增贷款规模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20

第四章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中介目标的政策建议-21

4.1短期内推动社会融资总量的措施-21

4.2长期内推动社会融资总量的措施-22

参考文献:-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