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对策

当前栏目: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8-04-07 责任编辑:秩名

 (一)实行差异化的战略措施

1.关注中东欧各国发展诉求的差异,尝试挖掘各国不同的合作潜力

一直以来,中国对中东欧地区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因而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模式应用于中东欧,其实中东欧 16 国中有 9 个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之列28,而且各个国家的国情、适合的发展方式、发展诉求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中国应对中东欧国家的战略需求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以及后续的分析总结工作,在充分了解各国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战略举措。而要想处理好双方的战略对接问题,首先就是要做到具体国家具体分析,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应对不统一的问题,比如像波兰这样的大国可能不会仅仅满足于求稳定,更多地是需要借助与中国的合作来得到发展,从而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一些并没有多大政治抱负的小国来说可能得到经济政治的稳定便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诉求。另外,在与中东欧开展合作时中国不应该过分地侧重于与几个大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尝试着寻找新的机遇,既不放松继续开展与大国的特色产业合作,同时又细心去发掘小国的潜力。只有做到兼顾各方的利益关切,充分挖掘潜在的合作机会,中国与中东欧地区的合作才能达到相对全面相对平衡。

2.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合作及民间往来,增进相互之间的认识与了解

之所以存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方缺乏清晰客观的认识甚至相互误解这样的问题,人文交流与民间往来过少是一大因素。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应该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合作及民间往来,首先应大力培养熟知中东欧国家语言及文化习俗的人才,这是加强交流的基础;其次通过舆论媒体的宣传告知中东欧民众中国今天的状况,改变西方媒体强加给他们的中国印象;再次加强学术、教育、艺术、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例如多创建像太极学院、孔子学院这样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多举办文化节、艺术展、文学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最后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中国可以借助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间接地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中东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不是很完善,而中国具有世界领先的高铁行业技术,这对于中东欧国家亟待改善的铁路系统颇有益处。

 

(二)协调各大政治关系

1.营造互利共赢而非竞争的氛围,消除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疑虑

针对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对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合作产生的疑虑和猜忌,中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首先,中国应当向欧盟明确地表达出与中东欧地区合作的目的并非分裂欧盟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而是希望通过经济与文化贸易方面的合作来实现双方共同的发展,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其次,加强各方面宣传与交流有助于欧盟深入了解中方想要务实合作的意图,由于双方交流甚少以及易受美国舆论的影响,欧盟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因而中国需要通过加强宣传和交流来帮助欧盟认识“一带一路”。再次,中国必须要照顾到欧盟的利益关切,在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前仔细研究欧盟的法律法规,避免与欧盟政策发生冲突。最后,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要一视同仁,做到各区域平衡才能消除欧盟对中国要拉拢中东欧国家建立小团体的疑虑。

2.借助签订协议、加强沟通等方式来实现与美国、俄罗斯的协同

对于美国、俄罗斯这种本就对“中国威胁论”耿耿于怀的国家来说,很难改变他们对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合作意图的认识,美国坚持认为中国此举是为了削弱他在中东欧地区的领导地位,俄罗斯则担心中国会抢占他的“后花园”,夺去他在中东欧地区的发展机会。针对这两个大国的顽固想法,中国只能通过与之签订协议的方式来向他们做出保证,另外再辅之以沟通交流的方式。比如中国与俄罗斯在 2015 年签订的联合声明29就是将中国的意图透明化,这才使俄罗斯松了口气,并确认了支持丝绸之路建设的倡议。中美也应该签订类似的协议来稳定美国的情绪并表达中国务实合作的诚意,同时中国应该积极开展与美国的外交,通过不断地交流沟通耐心地解释“一带一路”的全球共赢性来消除美方的误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应对。另外,中国应让美国相信“一带一路”战略与“新丝绸之路”计划并非只有竞争,更是可以互利共赢的。

3.兼顾所有沿线国家的利益,不偏向于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

中国与任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都不应该过于集中,否则合作不充分的国家会感觉到不公平,从而产生对中国的不信任感,这不利于该战略的全面实施,还会引起与该国或该地区有合作关系的国家感受到威胁。要真正实现该战略的可持续性,必须兼顾每一个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诉求,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平衡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三)推进贸易平衡发展

1.增加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口,改善中东欧对中的贸易逆差

针对中东欧各国对中方均存在严重贸易逆差的现象,中国应该适量增加对中东欧地区产品的进口,否则这种极其不对称的贸易关系对双方合作的持续性将产生很大威胁。具体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对这些国家出口中国的产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提高通关效率使双方贸易更加便利化、完善检验检疫认证工作等,通过这些措施来逐步扩大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进口规模,改善贸易失衡状态,对于双方长期可持续性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2.开创新的贸易合作方式,改善贸易商品结构单一问题

无论是中国向中东欧的贸易输出还是输入都呈现出商品结构单一化的问题,其中机电产品占据了半壁江ft,其他稍多一些的也就各种金属制品和杂项制品,这样集中化的贸易结构使得双边贸易需求增长空间不大,因此必须通过开创一些新型的贸易合作方式来扩大合作需求。比如选择几个合适的国家与之合建经济园区,将中国出口的产品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口至其他国家,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的保护主义影响贸易。再比如说如今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中国可以与中东欧国家共同建立一个电子商务贸易的平台,在 2015、2016 年的 6 月 10 号分别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东欧企业与浙江跨境电商合作对接会,会议商讨了合作事宜,这一新型的贸易合作方式一定会带来经济的增长。

3.关注双方的比较优势产业,发现各国优势行业并展开合作

在双边贸易占各自总贸易额比例都很小的情况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不会有太大的动力去加强贸易合作,只有当能够给双方带来经济利益时才会有可能想要去扩大进出口,这就需要各国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尽量去挖掘优势产业并利用好。对中方而言,比较优势产业应该是以铁路基础设施、机电产品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中国应该将在该类产业上的优势与中东欧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转型进行有效对接,比如中国领先的高铁技术可以帮助中东欧国家的高铁实现提速。而对于中东欧各国来说,他们的优势产业可能各不相同,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掘,比如波兰的优势产业有农业、化学工业、采矿业等,而捷克始终是在工业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汽车与电子业是匈牙利的比较优势产业。针对中东欧各国优势产业的多样性,中国需要加大关注度,积极开展与这些优势产业的合作,尤其需要关注那些中国比较劣势的产业,比如波兰和捷克在环保产业方面都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对污水处理、废弃物回收管理、清洁能源的开发等都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应该大量进口这样的产业来弥补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四)大力发展投资

1.加大对中东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形成投资需求对接

中东欧地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桥梁,打通该物流通道对于双方经贸合作意义重大,因而中国应该加快推进对中东欧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中东欧国家在这方面有重大的需求,而中国在这方面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双方互补可以形成投资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其次,中国可以借助中东欧为跳板打入欧盟市场,通过与中东欧地区的合作使中国企业事先适应欧盟的规则,为进一步“走出去”打好基础。最后,加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货物来往方便了许多,交易量自然会有所增长。

2.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市场与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

由于中东欧国家大部分都属于欧盟,所以在投资前不仅要全面了解投资国的法律法规、市场、社会、文化环境,还要对欧盟的相关规定做好前期调查,并且在整个投资过程中都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市场和法律条款并非一成不变,要能够及时地更新了解。这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借助当地律师或者相关咨询机构的评估建议,同时中国需要培养一批懂这些国家语言的专业人才,这样对于一些政府文件、法律条款才能深入理解,也是提高投资可持续性的关键。另外,调查工作一定不能只是了解个大概,必须深入到细节条款,否则很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3.妥善处理好投资中的风险规避问题,不盲目投资

投资必定会伴随着风险,比如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导致误解、利益相关方的阻碍、未预料到的经济危机等,对于这些风险我们要提前做好防御措施。第一,设立专门的风险管控小组,专门针对各大投资项目事前做好搜集资料、调查分析、总结并给出评估结果,事中也要时刻跟踪监督,始终使风险处在可控范围之内,该风控小组的成员中最好能有当地精英。第二,政府机关应当加强对投资国的数据库建设,及时更新数据以便企业正确评估投资环境并适当给予指导。规避风险的另一个关键点是避免盲目投资,对于不够熟悉的领域谨慎投资,投资不在于数量的多寡,而在于成功率的高低,因此尽量以高投资率为目标才是较为理性的投资心态。

4.发掘小国的投资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投资

中东欧市场上各国的投资需求、投资环境都存在差异,不可能有一套投资方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而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投资项目。针对不同的国别市场要采取不同的方案,尽量去发掘每个国家的投资亮点,比如塞尔维亚的税率在中东欧地区算比较低的,而且对外来投资有优惠政策;拉脱维亚则主张自由的经济政策,投资环境总体来说良好;捷克的亮点在于其劳动力人口素质相对较高;而作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之一的波兰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是中国投资的良机。只有关注到每个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努力发现双方利益的切合点、具体国家具体对策才能实现最有效率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