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多元化经营案例(文献综述)

当前栏目: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8-04-27 责任编辑:秩名

 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伴随着金融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条件和法律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各商业银行或通过内部创新、或通过成立控股子公司等等方式纷纷开展多元化业务,许多商业银行正积极探索在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相关金融领域的有关业务,推进了综合化经营战略的进程,希望以此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资产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成为了商业银行用来实现战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统计数据指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已经高达 30.42%。不仅是国有四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所占的也呈现一个上升的态势。事实表明,资产业务的多元化经营对我国商业银行完善服务网络、改善经营业绩、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金融改革正逐渐深入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空间越来越窄,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所以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替代效应,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重新探索出一条新的生存和发展之路那就是多元化经营,而资产业务又是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运用的渠道,所以资产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引进衡量企业经营多元化程度的 Herfindahl index 指标,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多元化经营绩效做出分析并希望从中得到启示。

 

1国内文献

邹新月(2004)、王峰(2002)和邹鹏飞(2003)1等人觉得,我国的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能够带来更多收益。李华晶和朱建武(2007)2对于中小规模银行业的研究也证实了以上观点。闫彦明(2005)3和魏成龙、刘建莉(2007)4得出的结果正好相反,闫彦明认为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而魏成龙、刘建莉的研究则表面虽然系数不大,但是银行的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提高是有正相关性的。同样范香梅、邱兆祥和张晓云(2010)与张雪兰、李琳和周开国(2011)的研究结论也是相反的。范香梅、邱兆祥和张晓云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在地域多元化的帮助下减少了风险并且提高了收益,但是中小规模的银行却并非如此。张雪兰、李琳和周开国的研究却表明,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与银行的经营绩效或者风险没有显著的关系。

 

2外文文献

克拉尔(1988)5认为伴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削减成本成了给银行带来效益的关键。而威廉姆森(1989)和阿仕顿(1998)6却觉得整合产品,取得信息优势才更加重要。科普兰和韦斯顿(2004)7觉得提高管理效率才能给银行带来收益。克莱因和坎贝洛(2000)8提出内部资金市场优势论,外部金融市场在遭到限制的时候它配置资金和管理资金的效率比不上内部资金市场,在这个时候银行要想效率提高必须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艾伦和威尔(2005)9认为银行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能够有效地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在金融业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并购和设立分支机构能够带来更多的综合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