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情境

当前栏目: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8-05-25 责任编辑:秩名

 情境教育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起源于国外,最开始应用于英语教学。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借鉴了情境教育理论,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创设了情境教学法,并总结出情境教学的规律及原则。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并获得智力的发展和情感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情境教学的几个常见误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差异,自由灵活的创设出有现实意义的,启发性的情境,提升课堂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善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能使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灵活的运用语言文字,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得到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继承优秀传统并发扬广大[1]。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并增强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绪的渲染,知识的熏陶。目前的情境教育应用得十分广泛,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情境教育理论的贡献

1.情境教育解决了知识脱离生活问题

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是死知识,是浅表性的知识。如果所学知识与生活是完全断裂开来的,那是无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就是无用的知识。情境教学就解决了真实情境的学习到符号世界的学习之间的断层问题。比如语文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老师就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口语练习,让学生大胆的张开口,向陌生人寻求帮助,希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够有礼貌的去请求别人的帮助,使书本上学习所学的死知识,通过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变“活”,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2.情境教育解决了一个断裂的问题

一是情知的断裂。以往传统的学习,学生只是会背诵课文,会写生字,却无法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学生完全的置身事外,而无法与课文产生共鸣,做到感同身受。在《祁黄羊》一文中,学生只是明白了祁黄羊这个人是个公正无私,一心为国,所以他才会推荐自己的仇人和儿子去担任官职。当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中,你会为自己的仇人投票吗,那如果你是祁黄羊,你会向悼公推荐自己的仇人吗?如果你是祁黄羊的叔叔,你会对祁黄羊说什么,如果你是他的亲朋好友,又会说什么呢?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祁黄羊将要面对的一切,才真正明白了祁黄羊的伟大。

二是学科之间的断裂。以前的教学不同学科之间是互相独立分裂开来的,而情境教学让不同学科之间融汇贯通,有了联系,不再是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常见的就是加强了音乐,美术与语文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通过音乐渲染气氛,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如《燕子》,教师就先播放儿歌《小燕子》,让学生从儿歌中感受燕子的活泼,俏皮,并对燕子产生兴趣。

(三)目前现状

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设计的情境完全脱离了教学内容。首先是有的教师只是为了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认为情境教学就是设计一个学生喜欢的氛围而已,有的教师设计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或者向学生呈现排ft倒海的信息或者过于杂乱的信息,使学生眼花缭乱,掌握不到重点,这样的情境只是流于形式,也并未与重点和难点结合。比如《黄河的主人》一课,老师就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船。虽然班级学生兴致较高,但也只是花架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设计的情境与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很大的联系,也未起到带入作用。

其次,经常有教师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的情境完全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根本不懂,只能无动于衷。这种情境丝毫起不到带入与激发的作用,成为一个没有用的花绣球,完全失去了情境教学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本文是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研究,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指的是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整理以及分析,进而对事实产生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2]。本文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必须对情境教学的理论和相关文献进行一定的搜集和了解。所以,笔者对情境教学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并进行分析整理,使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行动研究是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反复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3]。笔者以情境教育理论为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并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进行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