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

当前栏目: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8-05-25 责任编辑:秩名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概述

(一)历史背景及理论支撑

一般认为是杜威最早提出“情境”概念,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是由于直接的情境而产生的”,正是因为情境的内在的、独特的不确定性,才使探索得以存在。在杜威的基础上,美国的教育家克伯屈,也提出创设情境的问题[4]。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孩子走出课堂,去体会感悟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培养创造力,开拓了情境教育。洛扎诺夫长发明的“暗示教学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其实就是情境教学[5]。而刘勰曾在《文心雕龙》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6],以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都提到意境说,这是情境教育理论中“情境”的“根”。

情境课程有自己的理论和主张,是在教育实践探索中逐渐生成的。在感受中去悟出道理,产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同时又借鉴了哲学、科学、文化的理论成果。哲学方面,借鉴了马克思的环境和活动相统一,促进人发全面发展。科学方面,向心理学中的暗示、移情和心理场等理论提出借鉴,对学生进行导向,激起儿童的情感驱动,让儿童主动参与投入。传统文化方面,借鉴的古代的“境界说”,尤其是《文心雕龙》,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二)概念界定

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情境;境地。”[8]《辞海》对情境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8]

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能引起学习主体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能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环境。个体、认知和意义都是在相关情境中交互、交流(即协作)完成的。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饱满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有利于完成教学。”[9]

韦志成在《语文情境教育论》中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来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10]张华也认为,情境教学是教师创设了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真实环境。[11]顾明远表示,情境教学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具体生动的场景一种教学方法。[12]李京雄也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13]李吉林认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从情感与环境,情感与语言,感性与理性,情感与全面发展几个教学关系出发,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把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14]

总之,情境教育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完成教学目标,创设生动具体的,符合教育内容的情境,以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情境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引起学习兴趣

小学生总是对未见过的事物充满好奇,很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教师尽量设计一些具有强烈直观刺激的,新颖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想去了解更多,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产生对语文的兴趣。在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教师带上一株茉莉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思考,爱如何能和茉莉联系起来呢,又有何相似之处呢,文章为何要用这来作为题目呢?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有目的地,主动去学习课文,课堂效率更高。

(二)提高学生鉴赏水平,陶冶性情

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创设具有强烈的渲染力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把思维和情感融为一体,进而提升欣赏能力,性情得到提高。李吉林老师有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四部分,即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习动机——整体感受课文生动

形象——深入领悟思想感情——情感升华,角色扮演[15]。通过这四个步骤,学生的情感逐渐加强,完全融入课文,进而欣赏水平也逐步提高,性情得到陶冶。

(三)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主动性

学生是具有无限创造能力的人,教师通过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操作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逐渐得到提升。其次,情境的创设,包含着教师对于学生由衷的期待感,欣赏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学生会努力实现教师的“期待感”,并逐渐会转化为“自信”,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期待,会自己主动的乐意去学习。这种“期待感”有持续的激励作用,激励着学生不断进步,想要完成教师的期待。

(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创设出能引发学生相应的感受的教学情境,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二泉映月》的教学,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播放阿炳在泉边创作出的二胡曲的片段,让学生细细品味,耐心聆听。学生还未学习课文,就已经从乐曲中听到了阿炳的喜怒哀乐,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二炳不屈不挠精神的学习。

(五)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学好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最常见的就是加大了语文与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受到艺术的熏陶,得到全面发展。如学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望无际的荷叶,学生看到望不到边的绿色,就很自然的理解了什么叫“接天莲叶无穷碧”。在无尽的绿色的映衬下,红色的荷花显得更加娇艳,夺目,这才叫“映日荷花别样红”。这节课中,学生通过欣赏美术画作,更容易去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学习语文的学习,对美术作品的解读也更加的深刻。

(六)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创设学生喜欢,感兴趣的情境,不仅会使学生和课文之间更亲近,还会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也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如果是以成人的思维去想问题,那样是无法创设出儿童喜欢的情境的。所以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去走进儿童的内心。那样,教师怀着一颗童心,师生之间自由平等,才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