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教师介入

当前栏目: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8-05-25 责任编辑:秩名

 教师介入的质量问题仍然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进”多了,幼儿在游戏中处于被动和被支配的地位,“退”多了,也许能目睹一副乱无章法的场面,游戏完全自由,那不等于有价值的游戏,教师的“进”“退”如何才能张弛有度,让游戏的价值在幼儿身上彰显,这个平衡的点不仅让许多跻身一线的幼教工作者感到无措,也让研究者在观察中深感疑惑,在与带班教师交流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教师在理念和实践的匹配过程中是有困难的,在有关角色游戏指导与组织的过程中,已有的问题仍屡见不鲜。

本研究立足于前人对教师介入的相关研究,通过教师介入的具体情况如介入的身份、方式、内容、介入后幼儿的回应和游戏情况以及教师介入具体情况与幼儿的回应、游戏情况之间的关系来深度剖析教师的不同的介入身份、方式以及介入内容对幼儿的回应和游戏都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幼儿的回应和游戏情况都和教师的介入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当前教师对于介入指导方面的理念性认识和实践指导技能还有哪些程度的缺乏,需要给出怎样的建议策略,因此本研究旨在给当前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指出更明确的方向和途径。

核心概念界定

1、角色游戏

有关角色游戏的概念有很多,有“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20]”、有“学前儿童的角色游戏是‘一种发展了的活动形式,儿童在这种活动中充当成年人的角色(职能),并在专门设置的游戏条件下概括地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21]”、有“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22]”。本研究中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使用“假装的”物品或工具,如自制的或网购的披萨饼、锅、饺子、蛋糕等仿真实物、模仿自己所想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的动作、语言、态度等,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去小银行取钱、蛋糕店买糕点、超市购物等。每一个主题角色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主题、角色、动作和规则[23]。

2、介入

介入即“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24],本研究中指教师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方式主动进入幼儿的游戏进行干预,从而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影响的行为,从这一定义可看出,只有教师主动发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介入行为,游戏中,幼儿因疑难、冲突向教师求助,教师对这类行为的回应不能称之为介入,但是如果教师已经回应了幼儿当前的行为,在幼儿转向游戏时继续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影响,本研究也将其称之为介入。

 

 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揭示教师在介入幼儿角色游戏时的身份、介入方式和介入内容以及幼儿的回应和游戏情况。

(2)分析教师的介入指导现状及限制因素。

(3)探寻相应的解决策略推进教师的指导理念及指导方法

2、研究内容

(1)对教师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身份、介入方式、介入内容以及幼儿反应和游戏情况的现状调查

(2)对教师介入角色游戏现状的揭示及限制因素的探析。

(3)适宜性游戏介入理念及方式的建构。

3、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为方便抽样,选取了南京市某一民办园观察记录。该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有相对合适的空间区域,以及环境布置和丰富的游戏材料,角色游戏的主题包括娃娃家、小超市、小银行、咖啡厅、披萨店、蛋糕店、面点房、小医院等,每个班级角色游戏的主题会有调整,角色游戏的时间固定在上午,且教师对待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较为关注,每次开展角色游戏都有三位老师同时在不同的区域进行观察,且经常对角色游戏进行介入,这便于研究者对资料的收集。

4、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介于本研究的主题和资料搜集的需要,研究者采用了事件取样法进行观察,对游戏中教师介入幼儿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观察记录,并对游戏过程进行全程录音,以此作为记录资料的辅助手段,以便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可以进行反复倾听,还原现场,从而更可能保持资料的客观性,为后续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2)访谈法

考虑到半结构式访谈的弹性大,与结构式访谈相比,能充分发挥访问者与被访者的积极性,不仅能获得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丰富的社会背景资料,还能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生活与行动于其中的环境的生动描述。因此研究者将半结构式访谈法作为辅助的方法,来弥补观察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当事人的访谈来了解教师介入行为的动机以及对现存问题的看法,研究者在角色游戏观察到教师的介入行为后,在现场或利用其余时间将每次观察的疑问对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了整理,以帮助研究者全面的把握研究问题。

(3)文献法

笔者通过网络搜索、期刊查询以及著作的阅读,收集了关于游戏理论、教师干预及指导等方面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角色游戏的相关理论以及教师介入角色游戏的现有研究作了详细的综述和分析,旨在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