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治工作总结

当前栏目: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8-06-06 责任编辑:秩名

 现针对社区综治问题,提出对应的三种解决对策:

(一)政社分开

当前中国的城市社区中,社区事务依托力量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是社会力量等,由他们来为社区成员提供服务。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是最主要的社区组织。他们掌管大部分的社区事务,与政府的关系密不可分,行事活动皆有行政风格⑪,因而社区特色较难形成。

“如果有更多的社工组织和我们合作就好了,我们就能在社区里有更大的影响力,呼吁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参与我们的工作了。”

只有社会组织与社区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发展。这就需要政府的放权,大力鼓励此类做法,并慢慢从社区中剥离出来,以改革的精神大刀阔斧地废弃包办社区工作事务的旧弊,从制度上明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社区自治组织在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职能与权限,真正做到政社分开。

但是彻底的政社分开不是要求政府对社区事务不闻不顾,社区现阶段仍旧是政府的行政末梢,这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应当与社会工作机构携手共同促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帮助他们规范价值目标和组织行为,从宏观角度推动社区工作发展。

中国传统是重视亲情,家庭与邻里街坊关系的。止园新村社区社工服务的项目包含有社区互助,邻里互助,赡养老人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服务效益。可见,社区成员可以依靠社区组织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昧地依赖政府,这也有益于构建符合民族特色的社区。在此基础之上,社区组织需要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健全管理体制,为社区成员发挥互助精神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认可

想要提高社会认可度,就需要社区工作者先认可自己的职业。

“去年我开始接手一个孤寡老人的服务,他已经 80 多岁了,但身体好着呢。和他下下棋,聊聊天,真有种父亲的感觉。每一次他都会在窗边目送我离开,尽管他看不大到我,但我感觉还是很温暖的。”

这是一位社区工作者最难以割舍的回忆。这种感情与她自身而言就是生活的维他命,支持她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人。因此社会工作者自身需要更加投入工作,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切实关心群众,走近群众。敬业奉献应当是他们的工作基准,怀有最大的热情投身于社区服务,不再只是笼统的下情上传,而是要重视这个过程,找出问题的根本与解决对策,这样居民才会提高对社区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够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工作者,为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添加更多的有益素材。

社区工作者也需要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他们需要整合一切能够运用的资源,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并非单兵作战,而是要和其他的社会机构与专业人员结成联盟共同来帮助服务对象,让社区成员感受到专业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对象大抵是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他们通常需要全面的服务与资源。服务对象各方面需求众多,社会工作者很难靠一己之力来完成工作任务。这就需要他们在社区挖掘各类资源和服务对象自身资源,这样才能把最好的服务传递给服务对象。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社会工作者协调社会资源的能力,硬性条件不断提高,知识储备不断增加。

“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了就万事大吉了,我们还需要综合成员的反馈信息来评价服务。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一定要改正错误,不然人家对我们的印象就不会好了。”

因此,在服务过程中,要通过督导机制来规范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的行为,通过反馈修正来增加成员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可度。

“我们常常在社区官网上发布活动信息,但居民们好像都不在意。后来我们通过全社区的晚间广播来宣传我们的活动,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大家还都挺感兴趣的。”

在社区内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是极为有用的。社区工作者因此能掌握信息,满足社区需求做到资源整合。通过这个做法,有相同问题的社区成员可以互相倾诉,彼此帮助,增强他们的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社区工作者作为项目的领导者,可以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来告诉成员,社区工作者并不是一个大众职业,而是一个可以切切实实帮助到他们的职业。

(三)人才培养

人才的培养就需要社区、社会与高校的合力解决。

“一般来应聘的都是一些寻求稳定的人,要么就是在家无事可做的家庭主妇。只有社工站的要求高一点,你得有专门的资格证书的。”

通常,在社区街道里,社区服务提供者为三种性质的工作人员:选举产生的专职人员,区统一招聘人员,街道自聘人员。但是与街道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普遍觉得工资及福利不高。在社区内呆的长久的老员工也已达职业顶峰,再无发展空间。除非他们跳出社区,另谋他就,不然就无升值空间可言。

社区应当创造更加良好的岗位条件,设置社会工作毕业生优先招录的条件,积极吸收专业人才进入到社区从事社会福利服务工作,提高社工队伍的整体水平。行业准入、运行管理、工作考核及监管、薪酬制度、行业淘汰制度都必须是公开透明的,这样才有利于专业人才更好的了解这份工作,提出意见,提高制度的合理性。

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工教育机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各级社工人员及管理者系统培训,万万不能止步不前。尽管社区内还存在有兼职人员,社区工作者的入职资格还没有那么严苛,但对于这些非专业人员的培训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了专业的工作知识与技巧,才能够为人民成员劳心劳力,从服务过程中看到社会工作者这个职业的意义以及自身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这些非专业人员的转化对于扩充社工队伍也是一项有利的因素。在这个世上,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存在的独特的理由,就像社会工作,自助助人于于它而言就是最好的含义。

高等院校需要建立规范的专业实习制度,联系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帮助他们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增强社工的使命感,为壮大社工队伍做足准备。现今,助理社工师的考核对应届社会工作毕业生已经提供了优待,他们可以直接参与考试并不需要两年的实践经验。诸如此类的政策,政府就需要多多考虑,推动建立专业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