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说,对模式的认识,很多人只停留在对节目内容的关注上。而忽略了对节目生产方式的研究。[ 徐雨嫣《新韩流:模式产业化的距离》,凤凰博报,http://blog.ifeng.com/article/32417028.html]不可否认的是韩国综艺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很值得研究,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的分工是十分细致的,也是环环紧扣的,他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操作规范,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工业化生产。韩国综艺节目的工业化模式正在不断发展中成熟,中国模式的形成还需要在一点一滴的学习中形成。 观察者张建珍也表示了对我国综艺节目创造“中国模式”的看法,他认为要想创造出新的中国模式,必须是在引进吸收更好的节目制作模式前提下,[ 徐雨嫣《新韩流:模式产业化的距离》,凤凰博报,http://blog.ifeng.com/article/32417028.html ]在学习与引进中在不断摸索和探索中前进。 1.节目引进学习阶段 中国电视行业要走工业化生产的道路,首先就是要引入学习先进的节目模式。几年前,国内综艺一直是欧美真人秀的天下,首先从湖南卫视模仿《美国偶像》所制作的《快乐女声》系列开始,这是湖南卫视初步进入节目引进学习的阶段,也是国内引进节目成功的先驱和典范。从2013年起,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大获成功,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综艺便开启了新一阶段的学习。 中国版《爸爸去哪儿》导演谢涤葵做了一番比喻:“韩国人做节目,就像在一条电视工业流水线上生产产品,各个工种精细分工,配合严密;而国内更多还是一个个手工式的小作坊,依赖于导演个人的从业经验和感悟。”[ 华夏《卫视竞相引进韩国综艺 贴"韩标"就有高收视率?》,中国日报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4/04/c_126355244.htm]任何事情都是有相关性的,历史告诉我们,做电视就像经营一个国家,闭门造车绝对是造不出来什么“好车”的,只有开放国门,“走出去”,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才会做出越来越优秀的节目。 中国走山寨韩式综艺之路是必经过程,就像韩国综艺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这般风华正茂,只不过是我国走这条道路比韩国晚一些。据韩国资深编剧黄振宇介绍,二十年前韩国会派出大量的电视人出差到日本东京一周,每天的任务就是窝在酒店看电视节目,之后通过这种观看的方式模仿山寨日式综艺,然后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来做综艺节目,从当下韩国综艺火遍全球的情况来看,确实是取得了很出彩的成绩。 2.借鉴运用创新阶段 张建珍认为,外国节目模式引入严格来说是一种模式授权,[ 徐雨嫣《新韩流:模式产业化的距离》,凤凰博报,http://blog.ifeng.com/article/32417028.html]就是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优质节目不仅引进的是创意或者是版式,更是一套完全的生产方式和作业流程,就好似一个工厂引进新技术,必然是整个生产流程和技术的引进。外国先进的模式引进必然是做出好节目的捷径,但是,湖南卫视引进韩国节目的模式并不只单单是模仿,只是寻求收视率,而是学习模式背后的生产机制。而模式再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国外优质先进模式进行学习和运用,打造出精彩有特色的电视节目。 节目的引进学习便是一种基础的积累,正如同我们众所周知的金字塔的底座原理,只有打造出一个坚不可摧的基础之后,我们才能到达第二阶段的模式即自我运用与创新。 继《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模式引进之后,湖南卫视似乎找到了一些捷径之外的新路,便开始了模式的创新再造,逐渐地在探索的道路上行走。在2014年首次推出一档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讲述了由明星陈学东和宋佳带领的一群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生活故事。节目将镜头从《爸爸去哪儿》WWW.eeelw.cOm中的明星孩子转变为对准一群一年级的普通孩子,通过一群一年级小学生、一系列既有孩子纯真笑点又颇富人生哲理的校园生活故事,从学校、家长到老师、学生多方互动中来探讨一年级启蒙教育的课题。这档节目是一次成功的跳跃,湖南卫视找到了综艺与教育的平衡点,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娱乐和教育,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既有欣赏性又充满了教育意义。学者张颐武认为,这种真人秀绝不仅仅是娱乐,他受欢迎和认可还来自生动性和严肃性的有机的结合,是真人秀节目向上提升的标志性的作品。[ 张颐武,来源:新浪博客《人生与电视的“一年级”》,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83f2d0102v73v.ht...] 尽管《一年级》的后期制作依然是由《爸爸去哪儿》和《花儿与少年》的联合团队完成,但是湖南卫视创意的改变,在各大卫视奔忙于引进韩国综艺的时候,策划并制作出一档全新的节目,脱颖而出,何尝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说明湖南卫视在引进韩国综艺的模式的道路中开始逐渐的踏入了运用创新阶段。 3.自成一体形成模式阶段 韩国模式的引进并不代表国内的节目创作已经枯竭,反而是说明国内电视行业不再沉默于不痛不痒的综艺中,而是积极的在跳出几年来难以突破的娱乐“死水”中,正如灿星制作节目研发总监徐帆认为的那样:模式引入只是帮助我们进步[ 来源:中国广播影视《节目模式韩流来袭 韩国综艺节目投放经费巨大》,http://xwcb.100xuexi.com/view/otdetail/20130605/f2cfd038-2233-4032-a1b8-4f372027ce86.html 。] 。湖南卫视从2005年《超级女声》系列开始的美国引进模式的学习到2013年《爸爸去哪儿》韩国引进模式的探索,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运作模式在逐渐地在摸索中前进。 在世界电视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如何更新升级仍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正如彭侃总结的那样:“引进海外电视节目模式可以作为中国电视业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节目生产机制与形态创新的一种过渡性选择;但通过引进实现节目创意研发的升级再造,建立起原创节目的开发机制,才应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崔立宁《从《中国好声音》看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青年记者》,2013年2期] 从近几年的综艺发展来看,湖南卫视还是要以引进学习为主。一个完善的生产机制肯定不是凭借一两个节目的成功或者一两年的发展就能构建完成的。除了行业自身的发展,它还涉及到外延的大环境。[ 新浪博客:《<我是歌手>大热 新韩流:模式产业化的距离》,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在当下一片繁华的大背景下,各国各式各样的综艺精彩纷呈,走出自己不一样的道路,找到自己的节目模式道路依然是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