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涉农法治节目《聚焦三农》

当前栏目:答辩陈述 更新时间:2018-11-27 责任编辑:秩名

 总体来看,《聚焦三农》在涉农法治节目主题方面侧重于农民较为关心的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问题,在报道基调上以反映问题为主,在问题呈现方式上以未解决的问题为主,在农民角色呈现上以具体农民角色为主,在评述形式上侧重于主持人评述,监督力度上也较大,侧重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总体而言,《聚焦三农》在农民媒介近用权的维护和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为其他节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针对当前我国涉农法治节目存在的问题,如题材偏窄,涉农刑事、民事案件选题比重较大,内容结构失衡,过于追求故事性或就事论事,缺乏社会、法治等视角的深度解读,对涉农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法治实践的舆论监督不足[ 王平.我国电视涉农法治报道的不足与改进路径[J].《新闻知识》.2014.(2)],等等,笔者认为,《聚焦三农》涉农法治类题材节目值得其他涉农法治节目或涉法涉诉类报道借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要注重“贴近性”

我国电视涉农法治节目普遍存在题材偏窄,内容结构失衡的问题,对涉农刑事、民事案件报道量过大。对刑事案件的过度报道,会强化农民“法即刑”的传统法治观念,不利于农民现代权利意识及法治精神的生成,同时,也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村的现实状况,加深其他社会群体对农民的偏见与歧视。

电视涉农法治节目应在主题的选择上做到全面且有针对性,重点报道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农民朋友热切关心的问题。不同地理环境的人在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方面也各有区别,节目应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的不同法治需求。《聚焦三农》在这点上就做的比较到位,重点关注了农民特别关注的乱收费、乱执法问题,既解决了当事人的实际问题,也在节目中进行了生动的普法宣传。

2、勇于并善于进行批评监督

1989年,江泽民提出,WWw.eeELW.COM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至此,我国媒体一直奉行政府喉舌论。在这一宗旨的指引下,媒体成了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主要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在现今涉农法治的报道中,首要的问题是夸大政府政绩,报喜不报忧。往往报道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农民丰收的喜悦,而对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少之又少。这种片面式的报道容易营造出农村社会安定和谐的假象,降低其他群体对农村的关注度。 其次是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力度不够。当监督对象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或官员时,往往畏手畏脚。

涉农法治节目应侧重于对负面问题的报道,切实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监督对象上要实事求是,谁出了问题就找谁负责,比如《聚焦三农》监督最多的就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

    同时,由于媒体的监督属于体制外的监督力量,有时候力量有限,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监督效果,可以加强报道的频率和力度,形成更强的舆论压力,进而迫使涉事单位或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聚焦三农》连续7期对公路三乱的回访报道,才取得一定成效,充分表明媒体要发挥自身作用也应采取特殊的手段。

    3、加强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度报道

    由于传播者对农普法的主体意识不足,在内容上往往侧重于事件本身,在报道手段上侧重于如何制造悬念,夺人眼球上,因此对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及反映的普遍社会问题缺乏深入分析,长期如此,只能是不停地在量上的重复,难以达到质的飞跃。目前涉农法治节目中,报道农村各种落后现象的节目很多,而深入探究落后原因的节目很少,提出对策分析的节目更是知之甚少。

电视涉农法治节目应善于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从深层次上反映农村问题的本质。《聚焦三农》在这点上值得其他节目借鉴。2014年11月15日《探访“包治百病”的神秘偏方》,报道了了湖南省湘潭金石村的一个神奇偏方:牛羊粪便泡水喝能治疗癌症。而记者在走访后才发现,不少深信此偏方并照方抓药的村民只是一味跟风,对于是否有效他们自己也说不清。节目并没有局限于农民的愚昧无知,而是从深层次上探讨了村民是穷的看不起病的事实,在节目最后发出这样的呼吁:农村医疗资源缺乏,应完善新农合的大病保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