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

当前栏目:答辩陈述 更新时间:2019-02-19 责任编辑:秩名

 网络文化的大行其道消解了主流、精英文化的内涵和地位,数量庞大的网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表达现实生活无法满足的利益诉求,宣泄情绪,群体意见被强化。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具有补偿性、极端性和大众性的特点。网络文化消费和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十分契合,其迅速便捷的消费方式受到广泛欢迎。网络作为传播媒介,虽然本身并不生产文化产品,但是媒介本身作为一种讯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思考和理解的习惯,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对既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造成强烈的冲击,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影响尤为明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大力推进,网络购物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网络消费的频次和消费金额都在逐年攀升,消费种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见图1)。网络文化消费作为网上购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需求总量也正在逐年攀升。在网络文化消费中,网络游戏作为支柱产业,几乎占据了网络文化消费的半壁江山,在线视频紧随其后,此外网络文学与音乐下载也拥有广泛稳定的受众。

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们凭借敏感快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性,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其求知和娱乐消遣的需求。移动Wifi和4G网络通信技术的全面覆盖,加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普及,为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提供了便利。据调查,大学生网络购物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方面,追求省钱省时省力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网上下载书籍,在线观看视频,网上下载音乐。网络文化消费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迅速地在大学校园里传播,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消费模式。

 

一方面,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和企业更高的工作要求,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文化消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出于学习的目的,他们上网下载学习资料、音频、视频、免费公开课,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在网络上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此外,出于娱乐的目的,他们上网聊天、打游戏、观看影视作品、在虚拟的网络社区发表意见和看法等,以缓解现实生活的压力。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文化消费时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目的性明确。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青睐于标榜个性的网络文化消费方式。例如:在Facebook上上传个性化的照片,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微博上发表独特的看法,获得更多的关注;在QQ上选择个性化的头像;在微信上分享生活点滴,记录精彩时刻等。这些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虚拟的网络社区也成为消费主体意识的体现。长尾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些现象,生活中的小众群体借助网络将兴趣相同、性格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

 

首先,开放式的自媒体网络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文化消费的积极性;时时更新的内容和推送的信息,激发了大学生对新闻事件的关注;校园移动Wifi和4G网络的大范围覆盖,使大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浏览、发布和评论信息,网络文化消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其次,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倾向于口碑宣传,更加注重信誉,致力于为大学生消费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文化产品、更周到的售后服务,这些也增加了网络文化消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最后,互联网虚拟环境安全系数的增加,也使更多的大学生愿意接触、信任和依赖网络文化消费。其中最显著的应该是支付宝钱包、微信、网上银行等支付方式越来越安全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