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问责已成为当前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一大亮点。网络问责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强化了官员问责中的异体问责功能,渐进地推动着我国问责制的发展进程。网络问责建立了新型的问责方式,实现了公民问责模式的转换;降低了官员的犯错可能,增强了官员和公众的责任意识,对推动我国问责制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网络问责,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我国问责制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问责;网络问责;优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1.3 研究的方法-2
1.4 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综述-2
1.4.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2
1.4.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3
2 行政问责概述-3
2.1 地方行政问责概念-3
2.2 网络问责概念-4
3 地方行政问责存在的缺陷和成因分析-4
3.1 行政问责的法律体系不健全-4
3.2 行政问责的主体过于狭窄-5
3.3 行政问责的客体相对模糊-5
3.4 行政问责的程序不健全-5
3.4.1 启动程序不健全-5
3.4.2 问责程序不够公开和透明-5
3.4.3 对问责程序没有明确的规定- 6
3.5 行政问责的范围过于狭窄-6
3.6 “不倒翁”等现象-6
4 网络问责和传统地方行政问责的比较-6
4.1 网络问责的特性-6
4.1.1 讨论平台的开放性-7
4.1.2 程序的快捷性和互动性-7
4.1.3 主体的去权威性和参与评判的异体性-7
4.1.4 异体主体的分散性和集聚性-7
4.1.5 言论的自由性和匿名性-8
4.2 网络问责对地方行政问责的优化-8
4.3 网络问责的独特优势-9
4.3.1 网络问责解决了问责主体的后顾之忧-10
4.3.2 网络监督压缩了“问题官员”的犯错空间-10
4.3.3 网络问责更具“民主”色彩-10
4.3.4 网络问责增强了“以下问上”的力量-11
4.3.5 传统“公共领域”衰败的转机-11
4.4 网络问责的弊端-11
5 基于网络问责模式的地方行政问责发展路径-12
5.1 培育问责文化,形成责任伦理-12
5.2 引导合理,管理到位-12
5.3 完善立法,依法治网-13
5.4 加强合作,提升自律-13
5.5 公共治理,完善民主-13
参考文献-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