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的“自我形象”.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04-02
  • 论文字数:11963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原创论文 > 文学论文 >
  • 课题来源:(riku0803)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李渔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是清代白话小说中的精品,在小说中作者写进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人生观以及人生向往和追求,是作者主体意识的觉醒,形成了小说“有我之境”的模式,这不仅加深了小说的现实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更为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渔;《十二楼》;有我之境

 

[Abstract] Li Yu's short story collection, "The Twelfth Floor is a boutique in the Qing Dynasty novels,Written into the novel of her own life experiences, life experience,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life of desire and pursuit of,is the awareness of his own Subject consciousness, The novel formed the mode of "Me",This is not only deepened the realism of the novel, and deepen the theme of the works, more later creation of the novel had a profound impact.

[Key words] Li Yu;Twelve Towers; self-image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号天徒,别署觉世稗官,湖上笠翁等。他不仅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戏剧作家、文艺理论家,更是文坛上最富有创作个性的白话小说家。孙楷第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李渔:“说到清朝的短篇小说,除了笠翁外,真没第二人了。” [ 孙楷第著,《李笠翁与<十二楼>》[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确实,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是继明代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后最有价值的两种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有着不容忽略的地位,在此创作中李渔开始有意识地在文学创作中将“自我形象”融入其中,开始了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特别是被誉为“清代白话小说中的上乘之作”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更是写进了李渔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兴趣喜好、人生选择以及人生向往和追求,形成了小说的“有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