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心灵史》的民族志书写.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12-10
  • 论文字数:9211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原创论文 > 文学论文 >
  • 课题来源:(阿里夫人)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 要:张承志的《心灵史》所具备的民族志书写特征不仅表现在其对哲赫忍耶的历史论述,还表现在《心灵史》在叙述民族历史文化所采用的叙事立场上。张承志通过《心灵史》皈依了自己的母族——回族,在强烈的宗教情怀的驱动下,赋予了哲赫忍耶当代鲜活的民族认同的“再现”和对其百年屈辱历史的深沉“反思”。同时,也反映出张承志作为回族当代知识分子对自己深爱的祖国以及对母族“底层”民众的一种终极关怀意识。

关键词  《心灵史》,张承志,哲赫忍耶,民族志书写

 

绪论

张承志曾反复强调:《心灵史》是他的“生命之作”,是他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作品。而纵观这部作品,无论从学术背景、文学才华,还是从内心体验以及流露出的强烈的民族感情的角度,张承志都有充分的理由如此自信于他的这部书。

《心灵史》借由对生活在中国西北的“一支有信仰的群体”——哲赫忍耶门宦的历史描述,展现该派内部的“我群认同”与宗教信仰的紧密关系,透过文学抒情的记述笔法,把这样一个生活在大西北底层的几乎被历史遗忘的族群,赋予了当代鲜活的民族认同的“再现”并对其百年屈辱历史进行深沉“反思”。张承志也因此被哲赫忍耶门宦视为当代的“历史代言人”。

 张承志将《心灵史》的表述建立在严谨的历史叙述和参考大量回族民族志书的基础之上,除了具有一般文学意涵的认识和理解之外,还具备民族志书写特征。张承志因《心灵史》的写作契机,重新回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母族怀抱,皈依了伊斯兰宗教信仰。藉于这种宗教情怀,张承志更能将身处西北黄土高原深处的哲赫忍耶寻觅宗教认同的过程与苦难的理解发挥到极致,最能使人产生共鸣的表现方式就是他作为一名作家所擅长的营造文学的意境。因此,从《心灵史》与哲赫忍耶历史论述的结合、叙事立场的视野来考察《心灵史》中的民族志书写特征,不但是传统文学批评论中一种更为多元的视角,而且对探索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特别是回族文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是一种有效的呈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