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曲的民族音乐元素探究--以《夕阳箫鼓》为例.doc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8-06-11
  • 论文字数:7397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原创论文 > 音乐舞蹈 >
  • 课题来源:(小六)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乐曲,它的文化渊薮可追溯到唐代,其旋律优美而富有传统色彩,其文本和音乐形象更是源于唐朝的著名诗歌。从调式调性来说,《夕阳箫鼓》采用了降A商调式与降E羽调式。从曲式结构来说,它采用了散、慢、中、快、散的传统曲式结构。从和弦来说,它采用了四度叠置和五度叠置,以及空五度、空八度等民族和弦。从演奏技巧来说,它通过振奏等一系列方式手段,去模仿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的音色,在音响效果上让人浮想联翩,非常出色的营造了意境和音乐形象。

【关键词】夕阳箫鼓;钢琴曲;民族音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1

一、概述黎英海与《夕阳箫鼓》-1

二、钢琴曲《夕阳箫鼓》中的民族音乐元素-2

(一)民族调式与曲式结构-2

(二)民族乐器的音色模仿与民族和弦-4

三、钢琴曲《夕阳箫鼓》中的民族音乐审美-6

(一)意境之美-6

(二)戏剧之美-7

结  语-9

参考文献-10

致 谢-11

 

黎英海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他出身于四川的一个穷苦家庭,自幼酷爱音乐,四川本地的乡土音乐启发了他的音乐天赋。由于童年生活的贫苦,他读书很晚,更没有专业学习音乐的可能,只能跟随周围亲友自己学习唱歌,他甚至别出心裁的自制竹笛,自己摸索着吹奏,得到周围人的称赞。

1943年,中国抗战即将进入到反攻阶段,重庆的国民政府形势稳定,这一年,黎英海凭借一首《嘉陵江上》,顺利被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所录取,就读声乐系,但后来他又转入作曲系。抗战胜利后,黎英海随学校迁往南京,在南京又得到外国音乐教授的教导,进一步学习作曲。在正式的音乐院校求学,使他的钢琴演奏技能以及钢琴音乐创作都走上了光明前途。后来,新中国成立,黎英海先生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十二年后,中国音乐学院成立,黎英海先生又进京任教。在任教期间,黎英海先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其中以中国古诗词为题材的音乐创作格外引人瞩目,如改编钢琴曲《阳关三叠》、声乐套曲《古诗三首》、儿歌《静夜思》、钢琴曲《夕阳箫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