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语汉字词迁移现象的教学策略研究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23 责任编辑:秩名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在查找相关文献以及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策略的定义是没有具体而同一的答案的,通过对其相关定义的总结,我们从以下三位学者的观点中得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定义,并以该定义为基础展开本章关于教学策略的相关论述。学者李康在其《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中写道:“教学策略是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 [20]在顾冷沅教授的《要重视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有关教学策略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等”。 [21]除此之外,在乌美娜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与以上两种定义不同的观点:“教学策略是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22]有关“教学策略”的定义,观点各不相同。基于各观点之间的共性,我们得

出的关于教学策略的定义如下:教学策略是依据确定后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之后而制定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除此之外,教学策略的具体内容也应该基本确定下来,教学方案中应包含:教材的设计与选定、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的选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章的第二节当中有关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具体策略的内容也是以本节中所定义的教学策略的具体内涵为基础的。同时,教学策略的设定是结合论文第三章所分析的迁移现象的。

(二)基于日语汉字词迁移现象的教学策略研究

1、针对正迁移现象的教学策略研究

由上文的论述可以知道,日语汉字词所产生的正迁移作用,是有利于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因此,在本节中要探讨的是如何利用好正迁移作用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留学生的汉语习得。

首先,是在教材的设计与选定上。我们经过探究认为教材的设计与选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适用性、趣味性的特点。

就针对性而言,对汉语习得产生正迁移的主要是“同形同义词”这一类,尤其汉日“同形词”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教材的设定与选择上,在汉语习得的初级阶段可以设计专门的对日汉语教材,在教材内容的编写方面可以通过分析“同形词”多是现代汉语中的哪一类词,从词类、词的适用场合、词的使用频率等角度选取编入教材的文章。就科学性而言,为了能够尽可能充分地发挥正迁移作用,应结合“读”“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设置课后能力提升类练习题,例如给出本篇课文中学习到的汉语词“安静”、“白”、“风”,围绕“冬”这一话题写一段 50-80 字的文字。这样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锻炼“写”的能力。适用性与针对性有相通之处,一方面强调的是要适应母语为日语的汉语习得者,另一方面是指随着其汉语水平的提高要对教材进行更新,不同汉语等级的学生的教材内容应体现出梯度。趣味性对于教材的设计而言是相对简单的一部分,例如配有适当的图片、教材颜色搭配合理等,除此之外,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汉语水平相适应,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也能提高其对习得汉语的兴趣。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汉日同形同义词在字形和字义方面的教授是相对容易的,在“音”的教学方面需要选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甲级词汇为例,针对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我们认为首选的方法是“音读法”,因为“音读”类的日语汉字词发音与汉语汉字词的发音是相似的,首先可以将所学的某篇中的字词进行分类,筛选出具有音读形式的字词。显然这种方法也是有弊端的,因为这就对汉语教师提出特定的要求,需要汉语教师具备一定的日语基础。

2、针对负迁移现象的教学策略研究

结合前文的论述与分析,可以看出“异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以及部分音读类汉字词对汉语习得多会造成负迁移。因此,本章中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避免这三类词的负迁移而展开的。

首先,在“异形同义词”方面,本文中所定义的“异形”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繁简不同、一部分是笔画的差异、一部分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词即第二章中所提到的“和制汉字”。针对这一类的教学策略研究,“繁简不同”这一类首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笔画的差异”这一类错误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我们主张以练习与听写的形式相结合;“和制汉字”采用拼音与汉字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阐释如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例如讲解“时”这个词,可以首先请一位学生来到讲台在黑板上写出“时”以及它的日语词形式“時”,接下来就是老师的讲解部分,采用“释义法”将“时”拆分为“日”和“寸”两个字,分别解释两个字的含义,“日”在汉语里代表时间,“寸”是一个计算时间的单位,这样将“時”的右半部分简化并且告诉了学生“寸”的含义,以便于其记忆,潜移默化中改变其书写习惯,并且学生参与到课堂讲解其印象更为深刻,克服母语在“写”方面造成的负迁移。“笔画的差异”第一是强调在学习新词时要强调练习书写的量,第二是强化记忆,通过听写的方式进行检查,这种在检查中边回忆边书写,也是对记忆的强化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其书写习惯。在“和制汉字”方面,有的和制汉字是没有对应的汉语汉字的,但是因其字形相似,也可能造成“写”方面的偏误,例如 辻(つじ)与汉字“迁”很相似、籾(まみ)与“粉”很相似、凪(なぎ)与“风”很相似,但是其含义完全不同。在这类词的讲解上是让学生自己为汉字注音,因为学生自身知道该字与哪个和制汉字相似,而教师不一定都懂日语,因此让其自行标注,自己给自己暗示形成记忆,例如“迁”在学习的时候就将汉字与拼音结合书qiān写“迁”,如此一来就能将读音与汉字一一对应。

其次,在“同形异义词”方面,同形异义词的负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易造成词义理解上的偏误从而造成词的使用错误,在“读”“写”两方面的能力上产生消极阻碍作用。这一类词的教学策略研究,主要着眼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的主张是“组词理解记忆法”,例如“床”这个词,在汉语里是“卧具”的意思,在日语里是“地板”的意思。当学生看到这个词时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会将词义理解错误,那么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组词的方式,例如组词“床下”,在床下这个词里解释床的含义,如果按照日语含义的理解床下就是“地板下”的意思,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因此就理解并记住了床的汉语意思。

最后,是在音读日语汉字词这一方面,音读汉字词的负迁移主要在“听”这一方面。在日语里,一个音节有时会对应多个汉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听到一种发音时,往往不能很快对应正确的汉字,如,日语中(い)这个发音对应的汉字词有 “以、衣、医、依、位、委、威”等多个日语汉字词。当听到汉语 yi 这个音节时可能会想到多个词,并且,汉语的语音方面本身存在一个音节对应多个汉字的特点,在这种条件下,具有音读读音的日语汉字对习得汉语的负迁移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为克服这一负迁移在我们看来,有效的方法是借助教学媒介,例如将音频与视频播放相结合,在读出拼音的同时,以组词的形式播放相应的汉字,为学习者同时带来听觉与视觉上的刺激,在反复练习中强化记忆并在听与记中为所学到的词分类,从而练习听的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就形成对词的印象记住其适用范围。

上文所述是基于本文对“日语汉字词对汉语习得的影响”的分析从而提出的教学策略。上述策略的提出一方面是要参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面是结合了实际教学案例,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教学策略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仍需在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因此,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需要与实际相结合,随着教学实践情况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

以上是本论文的全部内容,文章重点分析了日语汉字词的特点并将其与相应的汉语词进行对比,以此作为阐释日语汉字词影响汉语习得的依据。在探究的基础上,总结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时间精力有限,本文还有一些未竟的问题有待深入探讨,例如教学策略的选定除了依据理论知识更要结合教学实例,教学策略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因此,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钻研,进行持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