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的曹操形象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6 责任编辑:秩名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火连天,国家分裂。这是一个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曹操成为这乱世中耀眼的明星,成为当时社会能够主宰沉浮的英雄。陈寿笔下的曹操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治国之能。我将从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等方面分析。

   1. 经国济世的政治才能

   《三国志》中曹操机警聪明有胆识,少时就被桥玄和何颙赏识。《三国志·武帝纪》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2]

  《三国志》开篇是“武帝纪”,首先交代了曹操的出生,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在政治上有“赘阉遗丑”[3]的身份。然而,曹操的执政生涯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曹操在20岁并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官。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自下而上的人才选拨方式,曹操以这种方式进入仕途,说明他的当时品行出众,才会被推举。黄巾起义后,当时的洛阳混乱不堪,没有法度可言,已是骑都尉的曹操却将所管郡县治理肃然,之后推辞继任。此时的曹操在当时的政治中崭露头肩。

   曹操的胆识体现在他对当时时局的把握以及行动上。当时的东汉王朝并没有因为黄巾起义而获得生机,相反,董卓的入京及后来被拜为相国,使得汉献帝成为傀儡皇帝。董卓权倾朝野,激起天人公愤。曹操认为“卓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2。后加入袁绍的“十八路同盟”,然而因为同盟者离心离德,曹操无奈气愤离开,以“义”站在了时代更高阶层。在举义讨贼的路上,曹操历尽艰辛与磨难,却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于进取,足见其政治家的风度。[4]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在政治上的一大成功典例。汉末,中国大乱。而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秩序,在中国封建社会,秩序的源头始终在皇帝陛下。[5]因此,对于当时的各大诸侯而言,迎回汉献帝非常重要。袁绍和曹操都是有机会迎回汉献帝的,无奈袁绍目光短浅,认为汉献帝已经没有作用。而曹操抓住这一时机,亲自迎回天子,随后挟天子迁都许昌,以令诸侯,开始了他统一北方的战争。诸葛亮对刘备评价曹操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6]诸葛亮对于曹操的这一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

   除此之外,曹操在政治方面的统筹驾驭和领导魄力在《三国志》中也展露无遗。战乱年代,粮草无疑是军民的一大问题。公元195年,曹操颁布《置屯田令》,奖励耕种,兴办屯田,扶植农耕。与此同时,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奖励军功,招怀流民,采用各种有效措施,解决粮食问题。另外,曹操在大大小小的战争领导能力也足以体现他的政治能力。

   2.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

    在东汉末年,开启的这个长达一百多年混乱纷争的三国时代里,大大小小战争无数,除了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种能定天下格局的大战,各诸侯间争夺城池,粮草的战争从未停止过。

  《三国志·武帝纪》中曹操在战争方面取得的胜利非常之多。从迁都许昌到官渡之战,一直到赤壁之战前,曹操方面可谓所向披靡,到赤壁之战前,已经拥兵百余万。他收黄巾,讨董卓,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经过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将袁绍的主力军击溃,这是一场一战定天下的战争。到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方面击溃三郡乌丸,彻底统一北方。

  而在具体的战争指挥与谋略方面,也着实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曹操在破吕布时,采用不同战术,有时用疑兵诱敌深入,有时用离间法,有时用诈死来迷惑;最终吕布结束在白门楼。在与袁绍的对战中,曹操用兵神速,以粮草够用安人心,实则粮草已不够半日,相信许攸而在前一晚烧乌巢,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三国志》中,曹操运用不同的战术面对不同的对象,有正面交锋,有心理战术,排兵布阵,用兵如神,最终一统北方。曹操一生打过的胜战非常多,最大的败战要数“赤壁之战”了,赤壁之战的失败原因种种。但总体而言,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3.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在董卓入京作乱,权倾朝野时,众大夫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时。曹操作为一位生机勃发的政治家,已有了独自刺杀董卓的念头。《三国演义》中写道“满座大丈夫,尽显女儿态”,3这是对满朝官员的讽刺,也是对曹操英雄形象的突出。

   曹操在与袁绍的博弈中,曹操认识到曹袁之间必有一场大战,只是等待时机。曹操养精蓄锐,军纪严明,用兵神速,判断正确,作战果断有谋略。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一战定天下。而袁绍躲躲闪闪,犹豫不决,自视军力强胜,一拖再拖,最终惨败。

   曹操在自己政治生涯的每一步,从开始的举孝廉到后来成为魏的实际领袖。从最初讨董卓的路途艰辛到领导千军万马的进退有度,从三战吕布到挟天子以令诸侯,每一处都体现了曹操勇往直前的政治家风度和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曹操虽然有野心,但是始终没有自立为帝;虽然在某些方面奸诈,但是他是一个很真实,直爽的人。他以政治家的风度,军事家的谋略,舍我其谁的气概赢得了一次次的胜利,成为一代“超世之杰”。

     曹操的政治生涯,刺杀董卓让他一举成名并为天下英雄所赏识,“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他赢得了政治资本,官渡之战让他有了雄厚的军事力量,三道求贤令的颁布为他收揽了当时急需的人才。这一系列决策都展示出曹操的领导艺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