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造成曹操形象差异的原因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6 责任编辑:秩名

 综合以上对曹操形象的分析,《三国志》中的曹操是一位有雄才大略,有胆有识的英雄,而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成为一个自私狡诈,狠毒残酷的奸雄。面对这段有正式记录,野史传说,文学演义的历史。同样是对曹操的描述,为何会形成如此大的差异?

   

    第一节   立意角度不同

 

陈寿《三国志》涉及的细节描写很少,对曹操的性格也很少着墨,主要从政治方面讲述曹操厉兵秣马的政治军事人生。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讲述这一时期的历史,东汉末年分三国,经过一百多年的混战,终于魏灭蜀吴,而后司马氏高平陵政变夺魏立晋,一百多年的战火终于熄灭,国家走向统一。正如罗贯中所言,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陈寿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曹操评价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这并不受到道德的制约和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作为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对其历史的简单重复,他经过了民间的种种评价,戏剧舞台上的种种演义,以及文人心中的“正统”标准,最后综合历史和罗贯中的个人情感,将曹操塑造为深入人心的“奸雄”。

 

    第二节  创作思想不同

     

    从创作思想上来看,《三国志》是尊曹贬刘,而《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9]。这与政治继承的正统有关,陈寿是晋臣,晋承魏而得天下,《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将曹操作为“魏武帝”的身份写入,书中到曹操的称呼为“太祖”,“魏王”等等,对曹操极为推崇,而对同为君主的刘备只是以“先主”的称呼。《三国志》主要显示了曹操的物文治武功。

    到《三国演义》,自汉唐以来,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不可争议的,汉代的天下应该姓刘,刘备自然是正统,曹操成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之人。加上唐宋以来已经形成的曹操“奸雄”形象,小说中将曹操自私残忍的一面加以塑造,后人眼中曹操的奸雄本色再也无法抹去。

 

另外,《三国志》主要体现曹操英雄大略的一面,这很大程度上和当时的政治统治有关,为稳固统治基础,维护当权者利益,史书虽力求客观真实,但免不了有政治方面的考量。而千百年之后的作品,以无需这方面的制约,以文学作品形式表现三国时期的人物,政治和各方面关系。为塑造人物形象,故事的嵌入必不可少,而作品中也有很多张冠李戴的做法。罗贯中增添了许多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突出了曹操的多疑、残忍的性格。确实,曹操成了“奸诈”的代名词,与《三国演义》的影响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三国演义》更多的表现了曹操的艺术形象和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