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民俗文化开发现状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8 责任编辑:秩名

 筷子民俗文化开发情况

筷子民俗文化的研究是在近二三十年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出现专门研究筷子民俗文化的专家和学者、很多与筷子民俗文化相关的学术文章,上世纪90年代之前有关筷子民俗文化的资料主要是历史文献。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社会大众关注筷子民俗文化,号召人们采取措施开发和保护筷子民俗文化。如“中国藏筷第一人”蓝翔就认为中国人有责任把中国的筷子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为了研究和开发筷子民俗文化,民俗学者建立了一些专门研究筷子民俗文化的社会组织,如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北方箸业协会等。这些专门研究筷子民俗文化的社会组织通过举办各种以筷子为主角的活动宣传和保护筷子民俗文化,比如定期举办的上海豫园筷子文化节、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计划将筷子民俗文化申请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由此可知,我国关于筷子民俗文化的开发正处于探索时期。虽然专业学者和相关组织采取了一些开发措施,但是筷子民俗文化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

2.2筷子民俗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人们对于筷子民俗文化了解程度偏低

筷子是我们三餐必备的工具,然而现在很多人不知道筷子以前被称为箸;不了解筷子礼俗和禁忌;没听过筷子典故;用筷姿势不对等总体上人们对于筷子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很低,重视度不高。

2.2.2缺乏人才,专业性不强

在我国目前专门研究筷子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很少,而且筷子民俗文化开发研究专业性不强。一方面,缺乏研究筷子民俗文化的人才,现在筷子民俗文化领域专家很少。另外关于筷子民俗文化方面人才培养机制十分不完善,所以使得人才匮乏现象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筷子民俗文化开发研究专业性不强,这一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术作品少。笔者发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以“筷子”和“箸”作为关键字检索文献,只搜到了4本书。而在知网上检索关于筷子民俗文化的学术文章,大多只涉及筷子文化史、筷子习俗、筷子设计等,筷子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章几乎没有。

2.2.3筷子民俗文化产业链不完善,开发程度低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①就筷子民俗文化产业来说,现在我国筷子民俗文化产业主要集中于筷子生产制造环节,我们国家有很多筷子制造厂,这些筷子工厂可以利用技术生产各种造型、材质的筷子,甚至是高科技筷子。但是,涉及到筷子民俗文化产业其他环节,这些筷子民俗文化产业部门关于筷子民俗文化的开发程度就显得很低。比如筷子原材料市场细分不充分、筷子产品包装不精致、筷子产品设计单调等由此可见,我国筷子开发产业链并不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分割严重、联系不紧密,筷子民俗文化开发程度很低,筷子包装、筷子设计、筷子延伸产品等环节都亟待发展。

2.2.4筷子民俗文化开发缺乏创意

 

①刘富贵.产业链的功能效应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6,03

不断创新是一个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发达的今天。但是

如今筷子民俗文化产业部门关于筷子民俗文化采用的都是一些常规的开发方法,

缺乏新意。比如筷子民俗文化产品经常依附其他民俗文化出现在民俗博物馆或者历史博物馆;或者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形式出现在旅游景区内,笔者就曾经在旅游景区内的看到过一些制作粗糙的筷子纪念品。筷子民俗文化产业部门没有将筷子民俗文化与时代特色结合,从而对筷子民俗文化产业进行有创意的开发。

2.2.5筷子民俗文化开发宣传不到位

  日本每年都有筷子节,目的是提醒国民感激三餐为我们服务的筷子;韩国也在将筷子民俗文化融入小学基础教育。日韩同我国一样都是以用筷为主的国家,相较于我们的邻邦,我国对于筷子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小,宣传不到位。具体表现为筷子民俗文化开发活动影响范围小,参与主体单一。比如上海豫园筷子文化节主要是由研究筷子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发起,参与主体也主要是学者、筷子收藏者和筷子店,普通大众对这个活动了解甚少。

综上发现,可以发现筷子民俗文化的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现在开始具备开发意识并且开始探索开发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