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络公关一开始是从企业管理经验引进的,在网络被广泛使用的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网络公关的媒介也日益丰富,网络逐渐成为人民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渠道。我国的政府网络公关不断发展,从现状来说既有取得成绩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政府网络公关已取得的诸多成绩里面,以下三个方面尤为突出。
(一)政府网络公关已取得的成绩
1、通过网络树立良好的国家领导人个人形象。
自从习近平主席上台以来,其良好的个人形象逐步在网络上树立起来,自此也深深地树立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其中一个创新方式是采用动漫视频形式。2013年10月,一个卡通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是却非常具有震撼力,网友们称其“尺度很大”,“尺度很大”和极具震撼力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卡通形象原型是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这也是公众第一次看到我国国家领导人作为卡通形象出现。其中第二点是采用漫画新闻形式。2014年2月,官方媒体又发出一组关于习主席的漫画版图表新闻,习主席在此以漫画形象展现在大众视野中,该漫画展现了习总书记上任以来的所有工作情景。这一组漫画在网络上大受欢迎,四天内中文版的点击量突破200万次,有超过1000条的评论,接近4万次的英文版点击量,网络上网民亲切地称呼他为“习大大”。其中第三点是发布习总书记和其夫人出访动态图。自从习大大上台以后,他和夫人彭丽媛(网友称之为“彭麻麻”)的每一次共同出场都被国民津津乐道。其中习近平和彭丽媛同色系“情侣装”、习近平夫妇默契挥手动态图、习大大参观雪龙号跨境舱门后伸手呼唤彭麻麻、手扶妻子过舱门、习近平彭丽媛出访印度一起荡秋千等等都营造了一个好丈夫、好主席的形象。通过网络树立良好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从而获得更多民众的喜爱与拥戴,政府随即也得到民众更多的支持。
2、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
自2003年新闻发布作为一项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如今从中央到基层,新闻发布制度格局不断完备。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尊重和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促进我国政务公开化透明化。通过新闻发布制度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使政府紧密贴近群众,不断扩大政府的群众基础。[7]新闻发布制度发挥着引导舆论、协调政民矛盾,为政府把握话语权,营造良好执政舆论环境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新闻发布制度作为国内外公众了解中国的最重要最权威的窗口,促进了国内外群众对中国政府的认知,推动了政府良好的形象建设,促使政府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公信力,推动廉洁高效惠民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3、开启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交流的“心互动”模式。
“心互动”模式以高度扁平的沟通方式、与民众真诚互动为特征。该模式不仅为政府和社会普通民众之间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正能量,也落实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国家领导人和其他政府官员在自己的发言中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地气地与民众开展常态化的心互动。社会民众的政治表达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社会民众更加关注政府。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家重要领导人都积极通过网络与民沟通,党的十八大,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亲民、务实的形象更加凸显。每年两会期间政府相关的网站上都会设立专门的网民谈两会的专栏,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地参与到两会的讨论之中,听取民众的心声。如今,政府网站、政府邮箱、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形式已经成为极具活力的新兴舆论场所,向广大民众展示政府官员平凡的一面、温暖可亲的一面,极大地拉近了民众与政府之间心的距离。
(二)政府网络公关存在的问题
1、公关人员公关意识薄弱,面对公民舆论监督态度消极。
现在很多政府都会在网上进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利用门户网站、官员博客、网络论坛等途径,在第一时间向民众传递新闻和信息。另一方面,公众也可以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贴吧跟帖、创建自己的个人微博,对社会事件和政府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可是政府一些公关人员把网络当做烦人的东西,认为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片面的认为,公众事件一旦放到网上,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争端,所有人都对政府批评一通,指着脸骂,因而,政府的一些公关人员,对待网络上的公众舆论很消极。政府面对公众的留言,或者评论,会为了保留面子,删掉带有指责性的言论,以及其他不好的言论。以至于公众通过这些平台只能看到表面上的祥和,却看不到真正的信息。
2、刻意追求效果,发布虚假信息。
政府网络公关本身是一件好事,通过网络的各种形式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可是一旦这个行为变得刻意了,忘掉了网络公关的初衷,只为了树立政府的好形象,这样一来原有的效果就会失色许多,发布虚假信息,那不仅会使事情变得恶化,还会抹去人民心中对政府仅存的好感。另外,伪造道歉帖、删除差评的微博。这些都是政府网络公关自作聪明,自己打自己的脸。在政府网络危机公关中如果发布虚假信息,不但不能弥补形象,得到公众原谅,反而更加引发社会大众对政府的不满。
3、传播沟通机制存在障碍,不利于有效沟通。
政府网络公关人员采取多种途径,却没有将途经落到实处,在进行网上民意调查时,民众往往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进而对政府不信任,为下面的有效传播沟通设置了障碍。另外,政府网络公关人员只是以应付式的态度进行公关,这无形中也会给传播沟通机制设下障碍。此外,在沟通过程中政府占据主导,一味地向民众输送信息,也不利于紧密互动。在双向沟通的平台上仅仅是政府单方向地发布信息,公众不参与或者很少发声,这样一来,政府就无法达到与公众之间进行紧密的互动,更达不到政府和民众之间彼此接受和认可的理想效果。除此之外,政府所发布的信息与民众当前所关注的信息不吻合,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也会造成传播沟通障碍,从而不能紧密互动。所以说,政府应该主动发起与民众相关的话题,积极主动地与民意进行沟通交流,真正地发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达到与民意沟通交流,疏理引导的作用。
4、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缺少原创性专业性内容。
一方面,运营良好的一些政府网站会被更多其他地方政府效仿,故而缺少结合本地实际和自己管理领域现状的原创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公关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一般只有为数不多的个别人负责网络公关,在人员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要想创造出比较好的内容所以就显得很难了。就法院微博来说,有的法院老是一味地对其他地区的案例做分析和判断,很少几乎把自己审理的案件信息进行公布,网民们看不到该法院审理案件的公开,难免会对法院审判公正性产生质疑。
5、网络公关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强有力法律法规的支撑。
首先,我国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具有与网络安全相关的详备的制度。其次,目前已有的地方性的政府规章没有高层次行政法规那样更有效力,国家层面还没有非常细致十分全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行为规范,以至于政府网络公关缺乏法律法规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现有的网络法律法规不够详细,缺乏新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补充,使得整个网络法律法规看起来不够完备。再者,我国没有完善的网络管理法律体系,做不到对网络各环节实现强有力的规范。网络平台上的网络监管不到位,因而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令人怀疑,一些无用信息、虚假信息、劣质信息、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网络信息的质量变得良莠不齐,民众容易受其蒙蔽和蛊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