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小学古诗词中的江南意象塑造与教学研究.doc

  • 需要金币2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8-04-08
  • 论文字数:17536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教育教学 > 教育管理 >
  • 课题来源:(平凡小白)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本次论文所研究的目的是苏教版中小学古诗词中的江南意象研究以及教学方法研究,从千万种诗词意象中提炼“江南”并分析,并以“江南”为个例进行简要的意象教学探究,深化意象理解。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里的璀璨明珠,其深厚底蕴让人叹服,品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是学习了解古诗词中的重要环节。物象的诗化来源于对物象的感受与审美。感于物象,所感之情的地域化有赖于地域审美意识的形成。地域审美意识即对地域风物的审美视角与审美观念。对于江南物象的审美视角,除了表现于诗句中对于江南山水的抒写,亦表现于对其江南意象的经营与强调上。“象”,寄托了诗人的“意”镶嵌在短短几十字中,有时甚至成为全诗的诗眼,饱含情愫。深入探索中小学古诗词的意象塑造并结合教学分析,准确有效地掌握古诗词意象学习。本次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图书馆以及相关学术论文了解归纳江南意象,观察概括特点等,通过个例诗词看整体来研究江南意象。

诗词的本质专在抒情,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来分析教学。当诗人有感于生活而情感异常饱满、激烈时,必然激活大脑储存的表象而使其剧烈地运动起来,自由大胆地孕育、创造出新的意象、意境。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及的。语文教师应抓住诗词的这一特点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只有使学生充分了解意象的成因,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才能有所提高。教师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意象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古诗词中所传达的深层思想,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古诗词。

 

关键词 江南;诗词;意象;教学方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1.2.1 理论意义-1

1.2.2 实践意义-2

1.3 研究目标-2

1.4 研究方法-2

1.5 研究现状-2

2 苏教版中小学古诗词中的江南意象塑造-4

2.1 江南和江南意象-4

2.2 江南意象的分类与塑造-5

2.2.1 塑造情感类江南意象-5

2.2.2 塑造物象类江南意象-7

2.3 苏教版中小学教材的江南意象塑造-8

3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江南意象的教学分析-10

3.1捕捉江南意象-10

3.2 品析江南意象-10

3.3 深化江南意象-11

3.4 引导多角度思考-13

3.4.1 以《江南春》为例的多面理解-13

3.4.2 多角度思考在写作阅读中的运用-14

3.5 语文素养的提升-15

3.6 意象理解在诗词文章中的运用-15

结论-17

致谢-18

参考文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