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原著《白鹿原》以及电影《白鹿原》的比较、分析,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变迁,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变迁,从一个个家族史到一段特殊的民族史,看改编为电影后的种种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看当代导演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看商业化文化消费对经典改编的影响,看改编后电影的新突破和局限。在分析中我们看到经典文学作品改编存在的种种问题,能否拍好这类电影就看编剧取舍的功力以及对生活观察的敏锐程度。
[关键词] 白嘉轩;儒家文化;秘史;电影改编
[Abstract] "White deer" and through the original movie "white deer" comparison, analysis, study the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of fate changes, changes in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era, from one family to a special fitting, and the changes after the adapted into movies.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is chang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literary works and the expressi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ulture consumption impact on the adaptation of the classic, new breakthroughs in adaptation after movies and limitations. We see in the analysis of classic literature adaptation problems, can make good such movie see writers choose capability and degree of keen observation of life.
[Key words] Bai Jiaxuan; Confucian culture; Secret history; Made into a film;
《白鹿原》是一次透析国人心灵与欲望裂变的精神洗礼。“透过影片,人们可以看到:白嘉轩是旧中国最好的地主;鹿三身上则展示出那一代贫农的忠诚和坚守;黑娃代表着一种未驯化的本能、破坏力量和蒙昧的人性;在田小娥背上则写满道德对立面的黑暗咒语⋯⋯观念无所谓反正,人无所谓好坏。这正是影片竭力呈现出来的对人性的深度探讨。”[12](P11)
在最终上映的电影中,曾是该片编剧的芦苇认为自己的剧本内容占了很少的一部分。或许不止芦苇,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对《白鹿原》人物的塑造和解读。 在小说中我们遐想着白嘉轩的仁义、鹿子霖的狡诈、朱先生的仙风道骨、黑娃的反叛、白孝文的不思进取、白灵、鹿兆鹏的不顾一切、白鹿原上无数女人的眼泪和绝望……在电影中,它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体验,这是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作者,所以必然不会有相同的表现手法和感受。但在电影中,我们依旧被吸引,为故事情节所动容,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多棒的剧情,多浩大的场景,而是那普普通通的叙述,那些熟悉的人物熟悉的情节,带给我们一段真实的回忆罢了。电影结束于呜咽嘶哑的画外音:风花雪月评凡事,笑看奇闻说炎凉,悲欢离合观世相,百态人生话沧桑。或许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让中国新一代导演更有信心,让中国电影走得更好,让文学作品更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