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变.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5-04-13
  • 论文字数:9936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原创论文 > 文学论文 >
  • 课题来源:(龙骑士)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  要:余华的创作主要分两个阶段,前期的创作体现出冷漠超然、暴力苦难、离经叛道的特点,而后期的创作则侧重于延续苦难、平民英雄、人道主义的风格。这种风格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点:1.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甚大,2.家庭温情的回归促使其创作风格发生变化,3.当时先锋文学的演变也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余华     先锋性     风格     转变

 

Abstract: Yu Hua's cre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early creation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oof, violence suffering, discard the classics and rebel against orthodoxy, but the later work is focused on the continuation of suffering, civilian heroes, humanitarian style. The reason for this style are in many aspects, I examine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adolescent growth environm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gression, 2 family warmth to change his writing style, 3 at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vanguard literature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Keywords:  Yu Hua    pioneer spirit    style    change

 

在研究余华先锋性的问题上,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先生不仅肯定了余华的先锋性为传统文学所带来的创新性艺术思维,更深度剖析了余华小说创作上背离“人学”的弊端,在本质上看似与世界观及历史观相悖,却又殊途同归的矛盾。对风格的转型,指出并非像以往的“革命”推翻,而是“否定之否定”的艺术重建。此外,他还指明了先锋文学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本质上的通俗化倾向等问题。可以说,以吴义勤先生为代表的文学评论家们,在研究余华前后期创作的方面不仅认识到了先锋文学的存在所带来的文学意义,同时也对余华本身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客观性的评判。同样也有一些文学评论家,更倾向扎根于余华创作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如刘曾文先生等评论家就从余华创作的“暴力”风格出发,指出其“暴力”缺少自我批判的能力,因而陷入纯粹的情感宣泄,从而失去了借助“暴力”进一步探究人性背后秘密的良机。这类学者专注的往往是余华创作的某个阶段的某个方面或者是多个方面,通过专注于语言、结构,将研究成果最大化。而刘曾文先生集中专注于余华的“暴力”,正是为了挖掘“暴力”背后所隐藏的人道与关怀。这类学者正是通过对余华创作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深化主题,继而点明主旨。这种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法不仅细致的分析了余华创作方面的特性,更为一步一步点明主旨指明了方向。其实,两位先生所代表的评论流派以及评论的方式并无矛盾之处。可以说,二者甚至是互补的存在。吴义勤先生着重关注作家的全面发展,刘曾文先生的研究则侧重于细致处的补充和深化。同时,全面关注也为细致处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