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技术在NaN3诱变小麦机制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oc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6-12-29
  • 论文字数:13835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论文范例 > 本科论文 >
  • 课题来源:(张老师)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0.005%、0.05%、0.5%和5%)的叠氮化钠(NaN3)溶液诱变小麦种子,研究不同浓度溶液诱变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并且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从分子水平对NaN3诱变小麦的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N3诱变小麦种子后,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延滞作用,随着NaN3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的发芽受到抑制,发芽率显著降低,小麦的根长、茎长和叶长均逐渐的减小。相反,NaN3诱变对小麦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等含量均有促进作用,且不同浓度的NaN3诱变后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尤其在NaN3溶液为5%时效果最佳;不同浓度的NaN3诱变后小麦幼苗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各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提取不同浓度NaN3诱变的小麦基因组DNA,分别以F09、E01、B03、H17为引物,对各处理的小麦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各条引物扩增后均出现差异性扩增条带,表明NaN3溶液诱变可以改变小麦的基因组DNA,从而改变小麦的表现性状。

 

关键词:小麦;NaN3;诱变;RAPD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1

1.1小麦的概述-1

1.2 NaN3诱变的原理及研究现状-1

1.3 RAPD标记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1

1.4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

2.材料与方法-3

2.1材料、仪器及试剂-3

2.2 NaN3诱变小麦种子-3

2.3小麦幼苗的培养-3

2.4外部形态指标的测定-3

2.5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4

2.6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5

2.7黄酮含量的测定-6

2.8叶绿素含量的提取和测定-7

2.9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检测-7

2.10小麦基因组随机多态性DNA的检测-8

2.11数据统计与分析-9

3.结果与分析-10

3.1不同浓度NaN3处理对小麦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10

3.2不同浓度NaN3处理对小麦根长、茎长及叶长的影响-10

3.3不同浓度NaN3处理对小麦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影-10

3.4不同浓度NaN3处理对小麦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11

3.5不同浓度NaN3处理对小麦的黄酮含量的影响-11

3.6不同浓度NaN3处理对小麦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11

3.7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结果-11

3.8小麦基因组随机多态性DNA的检测-17

4.讨论-16

5.结论-18

5.1不同浓度NaN3诱变对小麦幼苗的影响-18

5.2不同浓度NaN3诱变小麦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分析-18

参考文献-20

致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