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颈霉属真菌多样性及产酶活性的研究.docx

  • 需要金币2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8-05-22
  • 论文字数:8025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论文范例 > 本科论文 >
  • 课题来源:(模糊的人)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长白山地区弯颈霉属真菌多样性,并对其产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弯颈霉属真菌菌株分离自长白山地区土壤样品,结合形态学来研究其多样性;利用6种筛选培养基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产酶活性筛选,其中一株地生弯颈霉产脂肪酶活性相对较高,对地生弯颈霉C31-3进行产酶条件初步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利用PDA培养基对三种弯颈霉进行培养,雪白弯颈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的长势很好,菌落中央有凸起,像雪白的帽子一样,其菌落的反面呈浅黄色。地生弯颈霉(Tolypocladium geodes)和柱孢弯颈霉(Tolypocladium cylindrosporum)菌落的正面平展呈圆形,菌落背面呈现白色。

 用6种产酶筛选培养基,对三种弯颈霉(T.inflatum、T. Cylindrosporum、T. geodes)通过透明圈有无、大小,对菌株的功能酶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3株产淀粉酶,1株产纤维素酶,1株产蛋白酶,6株产脂肪酶。

    地生弯颈霉(C41-3)菌株编号产脂肪酶酶活性相对较高,对其产酶特性进一步分析。通过液体摇瓶发酵试验,初步探索三种产酶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接种量和初始pH)对菌株产脂肪酶活性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6、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30h。

 

关键词:长白山;弯颈霉;脂肪酶;发酵条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  言-1

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2

1.3主要研究及技术路线-2

1.3.1 研究内容-2

1.3.2技术路线-3

2 弯颈霉属真菌的形态学鉴定-4

2.1 材料和仪器设备-4

2.1.1 实验样品来源-4

2.1.3 培养基-4

2.2菌种的培养-4

2.3 弯颈霉属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4

2.3.1菌落形态观察-4

2.3.2显微观察-4

2.4 结果与分析-4

3 材料与方法-6

3.1实验材料-6

3.1.1 实验试剂-6

3.1.2实验主要仪器-7

3.2 实验方法-8

3.2.1产酶筛选培养基-8

3.2.2主要试剂配制方法-9

3.2.3菌株的活化和培养-10

3.2.4产酶菌株的筛选-10

3.3 结果与分析-10

3.3.1 产酶菌株的检测结果-10

3.3.2 菌株产酶活性研究-12

3.3.3 初筛小结-12

4 一株产脂肪酶酶菌株产酶条件初步研究-13

4.1材料与仪器设备-13

4.1.1 材料-13

4.1.2 培养基及配方-13

4.1.3 主要实验试剂及溶液的配制-13

4.2方法-13

4.2.1 菌株的活化和培养-13

4.2.2 粗酶液的制备-14

4.2.3 脂肪酶活力测定-14

4.3 发酵条件的优化-14

4.3.1 最适初始发酵pH-14

4.3.2 不同接种量对产酶量的影响-15

4.3.3培养时间对产酶量的影响-15

4.4 结果与分析-15

4.4.1 初始pH对脂肪酶活的影响-15

4.4.2 接种量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16

4.4.3 种龄对脂肪酶活的影响-17

4.5 小结与讨论-18

结  论-19

参 考 文 献-20

致   谢-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