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的《示众》和罗伯-格里耶的《嫉妒》都对小说形式进行了实验和探索,并显示出一定的相通性。本文试从主题词的革新、叙述的视角和反讽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探讨两个文本在形式革新上所呈现的不谋而合的经验。
关键词:叙事智慧;主题词;叙述视角;反讽策略
Abstract: A Public Example of Luxun and La Jalousie of Alain Robbe-Grillet were all carried on experiment and investigate to the form of novel, and displayed certain of the same dimension. This thesis studies two texts’ experience in the innovations of form that writers agree on without talking about, through innovation of the topic words, view of narration and use of ironic strategy etc.
Key words: Narrative wisdom; topic words; view of narration; ironic strategy
《示众》和《嫉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通的地方呢?《示众》诞生于1925的中国,《嫉妒》出现在1957年的法兰西。时代、地域和民族的差异并没有切断两者的精神纽带,反而让两者的内在联系越发耐人寻味。笔者认为,可能是以下的发现和考虑使两个文本呈现出了相通的特点。
鲁迅曾沉痛地发现:“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鉴赏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然而鲁迅又在总结小说《阿Q正传》的叙述手法时说:“我的方法是在使读者摸不着在写自己以外的谁,一下子就推诿掉,变成旁观者,而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道路。”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却共同强调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鲁迅就是想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既不能让读者像读传统小说那样陷进文本中出不来,又不能让读者一下子读完,冷眼旁观。于是在《示众》中煞费苦心,淡化情节,使读者没有故事可读;但是场景又设计得环环相扣,“味”在其中,需要读者的参与和再创造。如这样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