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柯自1985年起有十年的新疆生活,新疆十年的生活经验、文化熏染与生命体验使红柯建构了一个神圣雄浑的新疆。红柯的生命与新疆的风土人情无法割裂,这也促使他在推出力作《西去的骑手》之后,又出版了长篇小说《乌尔禾》。“乌尔禾”蒙古语的意思是兔子窝,奎屯垦区最边远的一个团场。作为目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红柯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为读者带去一次又一次的视觉冲击。红柯作品视野广阔、艺术性强,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独特的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他怀着对边缘人生的思考,创作了一系列的文化比较类的作品,红柯是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追求。 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乌尔禾》的单篇论述的文章比较少,于京一的《神性照耀乌尔禾》中的第一部分将神性与母性联系起来,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做了简单的评价。王利的硕士论文《论红柯小说的诗性美》其中部分章节在论述西部草原民族生命意志的张扬和英雄崇拜时涉及了海力布和爷爷奶奶的形象,余琪的《评红柯的长篇小说<乌尔禾>》和杨雪的《自然·神话·人性——论<乌尔禾>中的乌托邦》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进行评价,对人物形象涉及较少,目前关于《乌尔禾》的评价中,多是从人与神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进行论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涉及较少。 《乌尔禾》对当代新疆阿尔泰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做了淋漓尽致地艺术化描绘。《乌尔禾》一开始延续了红柯以往小说的特点,表现出浓郁的英雄崇拜意识,但是又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正是生活于草原上的普通延续了草原的血脉。因此,《乌尔禾》对草原人世俗生活的关注既是对海力布英雄形象的补充,又是对诗意化草原的回归性描写。但是这方面的分析比较少。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对于《乌尔禾》的解读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将人物形象作为论文的切入点,深入探究人物间的互补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草原文化特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通过对《乌尔禾》的精读,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之于红柯以往小说的价值意义。红柯小说不是一味的描写英雄,他还在草原世俗生活中发现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一)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乌尔禾》在遥远的新疆准葛尔盆地,有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叫做“乌尔禾”,但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活却异常艰苦,人们只能住在地窝子里,与野兔做邻居。朝鲜战争结束后一个叫做刘大壮的战斗英雄从朝鲜战场上回来,自愿选择来到新疆建设兵团农七师最边远的——乌尔禾团场。他在战场上毁了容貌,没有姑娘喜欢他,接近他,但是他年轻高大,体格粗壮,有超人的意志力,重承诺,守信用,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勇武异常,在所有人的眼里,他“太合乎蒙古人哈萨克人传统中的英雄形象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1.分析海力布的性格特点; 2.王卫疆一家人的形象之于海力布的意义; 3.燕子及爷爷奶奶草原生活的心态特点; 4. 人物间的关系特点的分析。 (二)预计解决的难题 1.《乌尔禾》中海力布叔叔形象的丰富内涵,要深入分析比较的前提就必须要全面把握当代的英雄特征。 2.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文化心理。 3.人物间关系分析。 三 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细读《乌尔禾》,在对作品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 2、分析归纳法: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并阅读相关文献等资料,全面把握海力布及其他人物形象。 3、比较研究法:在系统地了解海力布叔叔与当代的少数民族的英雄的比较性人物后,分析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 (二)技术路线: 首先,确定选题,明确选题的意义和论文写作的目标要求。 其次,搜集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看大量资料并在筛选后去粗取精,了解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整合。 随后,拟订提纲,完成研究综述,进行梳理,完成初稿。 最后,调整修改,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定稿并提交答辩。 |